来源:通信信息报
(记者 陈晓晟)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普遍,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最新发布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份额报告(2024)》所传递的信息显示:“中国数据安全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中国电信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深知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技术创新到生态共建,统筹发展、多管齐下,助力守好安全底线。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据发展和安全应两手抓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泄露、隐私侵犯、数据篡改等事件频发,不仅损害了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也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数据安全治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数据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与潜力。2024年,我国年度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同比增长25% ,这一增长速度远超许多传统产业。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19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数据产业的高度重视,也给行业未来发展带来利好。
当然,数据行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处理数据安全问题的迫切性。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数据流动性的增强,数据泄露风险不断攀升,数据安全问题加速凸显。IBM调查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创下了488万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长了10%。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已成为产业最为紧迫的共识。此外,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也让人们更加关注新技术环境下的隐私保护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为了应对数据泄露风险,数据安全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的“可见、可知、可管、可控”,即在数据生产、存储、流转、外发到销毁等全部环节,做到全面的风险识别并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阻断处置。
技术创新,锻造数据安全“硬实力”
对于数据安全,中国电信依托技术优势,不断推出一系列安全产品和服务,以科创实力锻造数据安全“硬”实力。
量子赋能,信息防护无忧。作为中国电信战略性新兴业务之一的量子技术,如今也被灵活运用,以其独特的加密原理,守护隐私不受泄露。中国电信牵头“面向运营商云网业务的融合量子密钥分发的密码系统研究和应用示范”,申请专利92项、申请知识产权150项,获批量子SIM卡、量子密码机等12项商密证书,灵活打造多重产品构成的量子安全体系。
云网融合,赋能安全产品,在云技术领域,中国电信在行业内开创性建成云网安全中台,打造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安全能力池,提供丰富多样、可灵活编排的安全原子能力,实现云网安全风险的“可测、可知、可防、可控”。据了解,中国电信搭建了国内唯一有全网覆盖和全球触达能力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云堤”。
中国电信的天翼云构建了自研的云原生安全运营体系,包括云等保专区、主机卫士、云WAF、云防火墙、密评专区等核心云原生安全产品,将“云+安全”无缝融合,具备零部署一键开启、分钟级实现百倍弹性扩容应对突发流量、防攻击绕过导致防护失效等优势,满足企业云上安全需求。
中国电信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数据安全威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例如,安徽电信的《基于AI+的数据安全监测感知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实现数据风险全时感知,支撑数据安全全域管理。
生态共建,绘制数据安全 “新蓝图”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数据安全领域,中国电信也在积极促进行业企业间的生态共建,共同绘制数据安全“新蓝图”。
在与科研院校合作方面,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量子通信技术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不可克隆性和量子态测量塌缩特性,具有超高安全性。双方致力于将该技术应用于金融数据传输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实验室环境实现安全可靠的量子加密通信链路,为未来金融数据超安全传输奠定基础。
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方面,中国电信通过参与或举办数据安全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数据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和行业标准的完善。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数据安全创新大会上,中国电信专家与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千余名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安全、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并与多家企业就制定《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技术规范》达成共识,为行业发展提供“中国电信方案”。
此外,在云网安全领域,积极与头部安全厂商、行业客户、科研院校等共同协作,牵头建设云网基础设施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国家级5G安全接入标准体系。中国电信与交通银行、华为公司联手打造5G全域智能金融云专网,为金融行业建设安全泛在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中国通服安徽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就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平台赋能安全生产与应急。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为抓手。着力提升数据安全能力,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