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芩梦 张延龙翔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悄然点燃着下一代的科技梦想。7月18日上午,一堂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的编程启蒙课在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南苑青少年空间精彩开讲。该课堂由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智绘芯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者共同开展,面向社区托管班儿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他们走进智能世界的大门。
“电脑其实就像一个人,也有‘眼睛’‘耳朵’和‘大脑’……”课程伊始,授课老师胡畅用生动的拟人化比喻,将计算机的结构与运行机制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通过“感知—处理—执行”的逻辑流程,引导他们认识电脑的“思维”过程。他浅显易懂、幽默有趣的讲解,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也为孩子们初识编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理解程序的逻辑顺序与执行结构,胡畅设计了一个“动作接力”游戏。孩子们分组排队,第一个人做出一个动作,后面每个人在重复前面动作的基础上逐一叠加。随着动作链不断加长,课堂上笑声连连。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序执行”“指令叠加”等基础编程思维已悄然进入孩子们的认知之中。
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让小车避障前行”“设计智能交通路线”等任务展开挑战。他们使用图形指令卡片、方向命令块、判断模块等可视化编程材料,根据任务目标,进行模块组合和逻辑拼接,尝试让“小车”准确运行。
过程中,不少孩子遇到了“小车撞墙”“走错方向”等问题。“它怎么不听我的话?”轩轩小朋友困惑地说道。助教老师张延龙翔耐心引导他一步步分析指令,并借助“红绿灯指挥交通”的生活场景类比,帮助他理解条件判断和逻辑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不断尝试与修正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顺序执行”“条件判断”“循环控制”等核心编程概念。“我让它先往前走两步,再向右转,这样就不会撞到啦!”熙熙小朋友兴奋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从初识迷茫到最终成功运行,每一次尝试都凝聚着他们思维的成长与协作的力量。
南苑青少年空间负责人张震表示,将科技教育引入暑期托管课堂,是社区推动儿童素质教育普及、丰富暑期托管内容的重要尝试。希望通过这类寓教于乐的课程,为孩子们打开通向智能时代的第一扇窗,也为家庭和社区教育赋能。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