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巡检无人机、自动高杆喷淋持续作业,地上自动扫洒机器人、充电加水站、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全面上线,落地相城区的江苏省智能建造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绿色智能制造,构建“空中+地面”全时全域立体环保巡控网,用科技为绿色建筑加码。7月10日,该项目通过主体验收,计划年底竣工交付。
在工作的自动扫洒机器人。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摄
各类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混凝土搅拌站等场站是主要的扬尘源、噪音源。工地扬尘、噪声的高质量治理,检验着城市管理的精细度。江苏省智能建造产业基地项目是苏州在工地扬尘、噪音、污水防控的一次全新尝试。
扬尘噪声监控系统。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摄
上午10点左右,一辆施工车辆准备驶出位于北雪泾路的基地,车子先在自动冲洗设备上经三重自动清洗,经监测设备检测合格后才驶出大门。当车子驶离,自动扫洒机器人启动作业,沿路开始扫洒。整个过程非常智能,工作人员只要轻点手机屏幕就能一键操控现场机器人、无人机和自动喷淋系统。
“造楼机”系统。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摄
项目中央,戴着蓝色“安全帽”的“造楼机”尤为醒目。这个由防火防水模块组成的可伸缩“天幕”,能根据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开合——当噪音超过65分贝时自动降噪,作业现场PM 2.5值超标时,联动喷淋自动开启。此外,外立面防护网片与“天幕”形成全封闭“作业防护屏障”,既有效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为高空作业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造楼机”的环保创新点
01
数字孪生平台
开发了一套动态仿真和实时监管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作业过程动态感知,提高多系统协同性,增强安全管控能力。
通过在造楼机顶部内外分设温度传感器,根据室内外参数变化,联动喷淋、可控天幕自动启闭;采用MQTT协议实时同步液压系统数据,提供实时预警信息,方便远程故障诊断。
02
外挂防护架
模块化外架系统为智能顶升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立体防护,通过标准化单元模块设计,实现现场快速拼装与灵活组合,精准匹配各类建筑外立面造型。该系统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安装,实现工序的无缝衔接。外立面防护网片与天幕形成全封闭“作业防护屏障”,既有效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为高空作业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造楼机”内部。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摄
03
多功能天幕、喷淋、冷风机等
多功能天幕集成喷淋、冷风机等设备,内设智能化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系统的运行模式,确保作业环境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施工连续作业能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智能建造运管平台。苏报融媒记者 惠玉兰/摄
“自动扫洒机器人及充电加水站,定时对现场地面进行扫洒,降低人工成本。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捕捉到周边的每一个细节,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难逃它的眼睛,同时搭载AI算法,效率提升5倍!多种设备可混合‘打配合’。”中亿丰智造谷项目经理龚露露介绍,企业自主研发智能环保管控系统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并动态管理现场扬尘、噪声、喷淋、用水、用电、排污等,大幅提升项目降尘、降噪等效果。经测算,项目水电综合利用率提升25%以上,扬尘噪声预警同步下降70%。
截至目前,通过AI云智慧管理,江苏省智能建造产业基地项目实现施工期大气污染压降、噪音零投诉,展现了安全、环保的智能化技术在绿色施工中的强大应用前景。
供稿:苏州市攻坚办
编辑:李萍 乌恩奇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