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广东省卫健委公布了《广东省“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名单(第一批)》,展示了第一批遴选出的广东各医疗卫生单位“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共289个,涵盖了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等四个领域的12个方面、44个应用场景。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列出了84个具体应用场景。半年时间,广东卫健机构已经在其中44个应用场景实现了落地探索,占比过半。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希望各地、各单位参考借鉴名单中的有益做法,结合实际予以落地推广,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医疗卫生”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南都记者初步统计了上述应用场景案例名单,发现,在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四大领域中,医疗服务管理是AI应用场景最多的领域,44个场景中有27属于医疗服务管理,占比六成以上。
在4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是应用案例最多的一个场景,已有73个应用案例,广州、深圳等多地市的数十家医院在尝试使用,既涉及细胞病理、超声、放射影像等检验检查,也涵盖慢性鼻窦炎、肺结节、心电等专科专病。
实际上,医学影像类人工智能正是目前产业化最为成熟的医疗AI应用领域,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人工智能医学软件拿到了医疗器械二类、三类证,大多为医学影像产品,如针对心脑血管、肺部、骨骼、肝脏病变等的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其次,临床专病智能辅助决策(25个案例)、智能门诊分诊(18个案例)、智能病历辅助生成(15个案例)、手术智能辅助规划(13个案例)、智能医疗文书质控辅助(12个案例)、智能健康管理(11个案例)、智能预问诊等场景(10个案例),也是各医院尝试较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均有10个及以上的落地案例。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