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子修)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城市”早已从科幻落地为现实。日前,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不仅围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数字安全、数字医疗等赛道举办46场专题论坛,还在体验区打造6000平米的数字经济体验中心,运用AIGC、元宇宙等技术,联合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数字文创等科技消费企业打造数字“潮”市,让公众通过互动,了解数字城市的无限可能。
政策推动数字城市加速发展
数字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导向与驱动。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各项政策正在接连落地。日前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八项主要任务,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了具体指引。而《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发布,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部署,明确了城市数字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
此外,中央财政今年也持续继续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如今,城市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其数量越来越多,并有着向城市群和县域两级全面拓展的趋势。
创新应用赋能,激发城市智慧活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电信积极探索创新,将数字技术与城市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贴近民生的智慧应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交通领域,中电信数城科技公司近日推出交管大模型引擎,融合智能对话、事故处理、数据查询、知识管理及安全溯源五大核心功能,构建起“感知-决策-服务”全链路智能体系,重塑传统交管业务流程,开创了国产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行业新标杆。
在诊疗领域,在中国电信GPU云主机助力下,安徽影联云享科技有限公司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融合星火医学影像大模型和讯飞晓医实现数字影像服务报告生成、影像质控及报告解读。患者在安徽省内各医院就诊时,借助AI能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
在社区领域,中国电信依托AI大模型能力,在山东烟台打造“蓬莱区紫荆山街道晒甲河智慧社区”,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车辆识别道闸、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电梯识别阻车摄像头、智能消防控制平台、井盖智能监测、一键报警智慧灯杆等智能设备全面“上岗”,借助AI赋能算法,自动识别各类事件,推送至智慧社区平台,筑牢居民生活安全“防火墙”。
深化合作共赢,构建城市智慧生态
除了不断打磨自身产品与服务外,中国电信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与各方开展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城市生态体系。
在政府合作建设层面,中国电信与上海虹口区人民政府签订数字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目前,虹口区5G覆盖率、千兆光网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率先实现全区“双千兆”网络覆盖,着力打造万兆标杆小区,为虹口企业、居民提供高效、智能、普惠的智云网络。
在城市生态样板层面,定位为数字城市建设标杆的雄安新区也得到了中国电信的“数智加持”。 在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市场化项目中,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这其中,中电信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数字道路建设,已投资8亿元于雄安新区的数字道路项目。此外,中国电信打造的“Hello Way”系列,致力于设计未来智慧交通,推动智能运维与监测,为数字城市的治理问题提供了智慧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