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将一切外包给人工智能,会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创始人
2025-07-02 13:41:37
0

在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业技艺退居边缘。随着人工智能(AI)的广泛采用,原创思维是否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人工智能(AI)最初是模拟人脑的探索。如今,它是否正在改变人脑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工业革命减少了对体力劳动的需求。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AI是否正在引发一场认知革命 —— 在重塑学生、工作者和艺术家写作、设计和决策方式的同时,消除对某些认知过程的需求?

平面设计师利用AI快速为客户生成一系列潜在的徽标方案。营销人员测试AI生成的客户画像会对广告活动作何反应。软件工程师部署AI编程助手。学生们运用AI在创纪录的时间内起草论文 —— 而老师们则使用类似工具提供反馈。

其经济和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那位不再为寻找完美措辞而绞尽脑汁的作家,或那位在找到合适方案前不再手绘数十种变体的设计师,他们会怎样?他们会像使用GPS削弱导航能力那样,越来越依赖这些“认知假体”吗?在算法泛滥的时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又该如何得以保留?

工业革命的回响

我们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工业革命用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工匠技艺,使得商品能够大规模复制和制造。

鞋子、汽车和农作物得以高效、统一地生产。但产品也变得更为平淡、可预测且缺乏个性。手工业技艺退居边缘,成为一种奢侈品或一种抵抗形式。

如今,思想的自动化也面临类似的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诱使用户将速度等同于质量,将生产力等同于原创性。

危险不在于AI会辜负我们,而在于人们会接受其平庸的输出作为常态。当一切都变得快速、无摩擦且“足够好”时,就有失去那些定义卓越人类工作的深度、细微差别和智力财富的风险。

算法平庸的兴起

尽管名为“人工智能”,AI实际上并不会思考。

诸如ChatGPT、Claude和Gemini等工具处理大量人类创造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未经许可或脱离语境地从互联网抓取而来。它们的输出是基于所处理数据模式,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单词或像素进行的统计预测。

本质上,它们是将人类集体创造性产出反射回用户的镜子 —— 经过重新排列和组合,但根本上是衍生的。

而在许多方面,这恰恰是它们如此有效的原因。

想想人们写下的无数电子邮件、战略顾问准备的幻灯片演示文稿以及充斥社交媒体信息流的广告。其中大部分内容都遵循可预测的模式和既定公式。它们以前就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过。

生成式AI擅长制作听起来很在行的内容 —— 清单、摘要、新闻稿、广告 —— 这些内容带着人类创作的印记,却缺乏灵感的火花。它在那些对原创性要求不高、且“足够好”就真的够用的情境下表现出色。

当AI激发(也扼制)创造力

然而,即使在一个充斥着公式化内容的世界里,AI也能出乎意料地提供帮助。

在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人们完成各种创造性挑战。他们发现,使用生成式AI的人产生的想法平均而言更具创造力,表现优于使用网络搜索或完全不借助辅助工具的参与者。换句话说,AI实际上可以提高基础的创造性表现。

然而,进一步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的权衡:依赖AI系统进行头脑风暴会显著降低所产生想法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是创造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这些系统往往趋向于可预测的中间地带,而非探索边缘的非传统可能性。

科学家们发现,生成式AI系统的输出与富裕的英语国家所持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为接近。这种固有的偏见很自然地限制了这些系统所能产生想法的多样性。

更令人不安的是,与AI系统的短暂互动能微妙地重塑人们处理问题和构想解决方案的方式。

一系列实验要求参与者在AI的帮助下进行医疗诊断。然而,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时让AI向部分参与者提供有缺陷的建议。即使这些参与者停止使用AI工具后,他们仍倾向于无意识地接受这些偏见,并在自己的决策中犯错。

起初只是便捷的捷径,却有可能变成一个原创性不断递减的自我强化循环 —— 并非因为这些工具产生的内容客观上质量低下,而是因为它们悄悄地压缩了人类创造力本身的带宽。

驾驭认知革命

真正的创造力、创新和研究不仅仅是过去数据的概率性重组。它们需要概念的飞跃、跨学科思维和现实世界的经验。这些都是AI无法复制的品质。它无法发明未来,只能混音过去。

AI生成的东西或许能满足短期需求:一份快速摘要、一个貌似合理的设计、一个差强人意的脚本。但它很少带来变革,而真正的原创性则可能淹没在算法同质化的汪洋大海中。

因此,挑战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也在于文化层面。

在这股合成内容的洪流中,如何守护人类创造力不可替代的价值?

与工业化的历史类比既提供了警示,也带来了希望。机械化取代了许多工人,但也催生了新的劳动形式、教育方式和繁荣景象。同样,虽然AI系统可能自动化某些认知任务,但它们也可能通过模拟智能能力开辟新的智力前沿。在此过程中,它们可能承担创造性的职责,例如发明新流程或制定标准来评估自身的输出。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每一代新的AI模型都将产生曾经看似科幻小说范畴的输出。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责任有意识地塑造这场认知革命。

它将导致智力的繁荣还是依赖?带来人类创造力的复兴还是使其逐渐过时?

目前,答案仍悬而未决。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疆:无人机安全白皮书 202... 白皮书旨在介绍其无人机的关键系统及已实施的安全措施,以增强安全性、加强隐私控制并保护用户数据完整性,...
中国在深海建能源“长城” 老美...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积溪 太让人激动了,家人们 咱们在1500米深海造了个“能源长城” 直...
飞行汽车接驳、雷达透视路基……... 飞行汽车接驳、雷达透视路基……这个展会告诉你未来交通是什么样 这两天,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
西门子称美国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资料图)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2日获悉,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称...
曝折叠屏iPhone已进入P1... 快科技7月2日消息,据供应链消息,折叠屏iPhone于6月份进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
济菏高速三维融合:交旅·零碳·... 在高速公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齐鲁高速依托核心资产济菏高速,创新探索“交旅融合、交能融合、数智融...
摩托罗拉Moto G96 5G... 爆料消息透露,摩托罗拉将于 7 月 9 日正式推出 Moto G96 5G 手机。这款新机亮点颇多,...
澳航遭遇“重大”网络攻击 数百... 澳大利亚澳洲航空公司7月2日说,该公司正在调查一起“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据其通报,黑客入侵了澳航一个...
让党旗在互联网企业高高飘扬(第...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齐鲁大地,一面鲜红的党旗,正在一家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山东秀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插件式AI应用异军突起,手机厂... 我国AI应用市场格局正经历显著变化。7月2日,据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20...
数字孪生1:1复刻云端 “再造... 原标题:数字孪生1:1复刻云端 “再造”一座城市 银川城市治理可视化更精细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
上海电信引领双万兆时代:如何重... 在上海的都市天际线下,一场关于网络速度的革命正悄然进行。如今,在黄浦江的游轮上流畅观看高清视频,或是...
北京聚焦自动驾驶等领域 打造行... 7月2日,以“深挖大数据价值 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大数据创新应用论坛...
索斯风管取得应用于柔性风管系统... 金融界2025年7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索斯风管(武汉)通风系统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荣耀发布了一台8999的折叠屏... 兄弟们,今天荣耀刚发布的这台 Magic V5 折叠屏手机我们已经上手了有一阵,具体的使用体验如何我...
AI拓展信息通信业新天地 江苏宿迁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机器人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工艺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
1微米分辨率小鼠三维脑图谱问世 科技日报海口7月2日电 (记者王祝华)记者2日从海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教授骆清铭等与...
7月上演“银河落九天”大片 年... 7月上演“银河落九天”大片 年度最小太阳即将上线 东安阁日出。蒋涛摄 深圳市天文台近期拍摄的太...
祭出罕见薪酬收购人才,大挖对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人工智能(AI)领域的霸主之争从未如此激烈。”多家...
武汉大学成立机器人学院 将从小... 7月2日,武汉大学正式成立机器人学院。该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