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背靠祖国 逐梦探月——香港科研团队研制月面机器人
创始人
2025-06-30 16:01:03
0

新华社香港6月29日电 题:背靠祖国 逐梦探月——香港科研团队研制月面机器人

黄茜恬

“我们设计的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通过通用操作手臂灵活作业,还具备以往月球探测任务中从未有过的无线充电功能。”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教授向记者介绍时,眼中满是对科研突破的炽热期待。

6月11日,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2025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其中包括香港科研团队牵头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项目。

“那一刻整个团队非常振奋。”谈及当时的情景,于宏宇说,“香港科研力量能够深度参与国家探月工程,是激励我们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的强大动力。”

挑战月球极端环境

这个重约100公斤的多功能操作机器人,几乎占了嫦娥八号合作载荷总重量的一半。作为项目负责人,于宏宇直言:“在地球上造百公斤机器人并非难事,但要让它在月球‘上岗’,每一步都像在闯关。”

第一个挑战就是月球南极的极端温差。月夜最长持续21天,温度可低至零下230摄氏度。由于缺乏大气层保温,昼夜温差超过200摄氏度。

“零下230摄氏度是什么概念?液氮才零下196摄氏度。”于宏宇说,这意味着机器人的所有材料和零件都得能在这“超低温冰箱”里存活。为此,团队设计出“休眠+保温”策略,采用耐超低温材料并集成智能热控系统:月夜时让机器人“睡觉”,用加热装置维持在零下50摄氏度左右;月昼时再“自主唤醒”工作。

6月19日,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教授在办公室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光照问题同样棘手。因缺少大气折射,太阳光线分布不均,亮处刺眼、暗处漆黑。团队给机器人装上“智能眼睛”——视觉增强系统,让机器人在明暗交错中也能“看”清路况。

“轻量化是设计的核心约束。”于宏宇说,受限于火箭运载能力及空间资源,每克重量都需精打细算。为此,团队将机器人设计为可展开的多任务平台,既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能由嫦娥八号着陆器携运并在月面自主展开。

纵使挑战重重,于宏宇仍信心满满。“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他说,国家20多年来嫦娥探月积累的丰富经验,就是团队不可或缺的资源。“从零件选材到热控设计,内地专家都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当高校科研遇上航天工程

回忆项目起步阶段,于宏宇坦率地讲,香港高校科研思维与航天工程思维相遇时也曾“水土不服”。

香港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由来已久,但此次项目是香港首次作为总体责任单位,主导深空探测系统级载荷研制。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携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及深圳大学等内地机构,以及南非国家航天局,构建起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协作网络。

“高校教授习惯说‘这个理论可行’,也就是习惯先验证技术概念,再逐步完善细节。”于宏宇说,但航天系统要求从设计阶段就锁定每一个零件的溯源。

于是,团队引入了国家航天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横向设立方案设计、初样验证、正样产品等时间线的严格阶段划分和任务清单,纵向按机器人9大分系统拆解任务,从而建立从零件到整机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6月19日,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教授(右二)在实验室与团队成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尽管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常有激烈讨论,但大家都以任务成功为导向,这种碰撞反而推动了创新与共识的达成。”于宏宇说。

南非科研机构在太阳光谱测量技术上拥有独特优势,于宏宇说,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优势显现出来:既深度融合内地的技术积淀、产业实力与人才储备,又依托国际化城市的开放特质,具备畅通的跨文化协作能力。

走进实验室,记者看到工程师们在反复探讨机器人柔性夹爪的设计和优化。项目总体设计师方惠廷看来,这正是航天精神在科研一线的生动写照:“航空航天任务必须把问题在发射前全部解决,不允许有遗留问题。”

在国家平台上逐梦的香港青年科研力量

在实验室里,“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的模拟动画循环闪烁。画面中,机器人扬起如帆的太阳能电池翼,在形似帆船的平台作业。“这个设计不仅为适应月球南极光照,更寓意‘背靠祖国、扬帆起航’。”于宏宇说。

这支团队里,70%的骨干力量是青年科研人员。他们将系统工程、可靠性分析等专业知识融入实践,在导航控制、热管理等关键环节勇挑重担。“儿时仰望星空的憧憬,如今成了参与国家探月工程的实践,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方惠廷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6月11日,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教授(右)与团队成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跨学科协作的氛围,让年轻科研人员迅速蜕变。方惠廷说,航天项目涉及热管理、电子学、材料学等多领域协作,团队规模大,所有人都专注攻克技术难题,不计个人得失。

成长的背后,也有香港特区政府的托举。特区政府通过“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成立了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推动嫦娥八号合作项目落地。

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香港实验室里的工作节奏愈发紧凑。夜幕降临,实验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图纸上的修改标记与电脑屏幕的代码荧光交相辉映。于宏宇说:“我们满怀期待,也深感责任重大,必将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

视频作者:阎月巧、许朗轩、许淑敏、黄茜恬

编辑:束孟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链家用上了上海电信“AI督导员... “智云上海”助力链家开启智慧门店新范式 作者/ IT时报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在城市的大街小...
无人种植,现代农业的“无人之境... 无人种植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农业模式,拥有强大生命力与巨大发展潜力,它集成了智能设备和先进的人工智...
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的创新力量:跨... 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的兴起,标志着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跨越速运以其卓...
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供应商签约神州... 近日,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供应商创明智能电池与神州云动CloudCC达成深度合作,依托CloudCC P...
杭州三立电炉取得新型淬火油槽专...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三立电炉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新型淬...
雅安小航电器取得组合开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雅安小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组...
鸿富精密取得具有排屑功能铣刀专...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常州市鸿富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黟县宏村数字赋能乡村文旅加“数...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19日电 (宋诚钊)在数字浪潮席卷乡村的当下,宏村镇塔川村以数字化为笔,以文旅资源...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亚军!恭喜...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青年万象」出品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 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 2025世...
诚意满满的Model YL,能... 真不愧是特斯拉。 当大伙都在一个新车搞三次发布会的时候,特斯拉 Model Y L (后称 YL)直...
辛巴退网,一步一回头 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头图|视觉中国(左辛巴,右初瑞雪) “跟大家做个告...
业内专家:充电宝3C认证新规将...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
原创 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安卓阵营各厂商在推出新一代旗舰机型之前,总会有一些起到预热作用的机型出现,这里...
吉通凯撒铝业取得控制臂锻造模具...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春市吉通凯撒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机器人越跑越快,不只是赢了比赛... 来源: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官网 文/李博 赵斌 17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落幕。在百米“...
科蓝软件推出鸿蒙智能数币机器人... 科蓝软件近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其推出的鸿蒙智能高柜数币机器人“小蓝”,该产品以非人形设...
索诺克取得具备稳固性能的投影机...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索诺克(苏州)光电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双万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筑牢... 8月17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
调查显示韩国过半数上班族工作中... 转自:新华社 新华财经北京8月19日电(欧飒)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18日说,该机构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
格力电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喷...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