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星际来客”可能已编队进入太阳系,而人类只发现了其中两个
创始人
2025-06-28 20:21:43
0

2017年,一颗名为“奥陌陌”的神秘天体闯入太阳系,它以高达1.2的轨道离心率和远超太阳系逃逸速度的运动轨迹震惊天文学界。

人类首次确认捕捉到来自星际空间的访客。两年后,第二颗星际彗星“鲍里索夫”再度现身。

天文学家通过模拟研究揭示:每年可能有数十个星际天体进入太阳系,其中“路过”的星际物质数量更是在数百个以上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星际来客并非随机孤身而至,而是以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式——“编队”进入我们的家园星系。

最新天体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穿越银河系的星际碎片流在漫长旅途中并非无序扩散,而是经历复杂的分叉与汇合过程,形成了类似“发辫”的纠缠结构。

这种结构类似于地球穿越彗星碎片流时遭遇的流星雨,但规模更为宏大——当太阳系穿越这些星际碎片流时,便会迎来一批“编队”而来的星际访客。

2024年底发表在arXiv上的研究通过高精度模型还原了这一过程。碎片流在银河系潮汐力和不同恒星引力场的作用下,会经历拉伸、断裂与重组,最终形成多股并行的流动轨迹。

这些“发辫”状结构宽度可达数亿公里,长度绵延数光年,成为输送星际天体的“宇宙河流”。

当太阳系横穿其中一条“发辫”时,地球上的观测者便可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探测到多个具有相似轨道参数的星际天体。

这些穿越星际空间的“编队来客”究竟从何而来?研究表明,它们绝大多数是恒星系统演化早期的“弃儿”

当新生恒星周围的原行星盘孕育出行星系统后,剩余的碎片会在引力相互作用中被剧烈抛射,成为星际空间的流浪者。

我们的太阳系同样经历过这一阶段:部分碎片被彻底“清理”出太阳系,而另一部分则被转移至遥远的外围,形成了距离太阳约1.5光年的奥尔特云。

银河系中类似事件频繁发生。基于恒星分布和年龄特征的模拟显示,这些被逐出家园的碎片会聚集成流,在银河系中穿行数十亿年。

通过分析它们的化学成分,科学家可追溯其母恒星系统的特征,为研究银河系行星系统的多样性提供关键线索。

既然每年有如此众多的星际访客,为何人类迄今仅确认两个?技术限制是核心原因。

天文学家主要依赖轨道参数计算判断天体是否属于太阳系。星际天体通常速度极高(如奥陌陌达26 km/s)、轨道离心率大于1,但这类特征的捕捉需要持续精准跟踪,现有望远镜难以覆盖全天域。

绝大多数星际天体直径仅约1米,在进入内太阳系前难以被发现。即使是“奥陌陌”(直径约100米)也是在飞掠地球后才被偶然捕捉。

计算机模拟显示,部分星际来客会被太阳系俘获,潜伏于近地轨道或小行星带。木星因其巨大质量成为主要“俘获者”,但被地月系俘获的小天体反而能更稳定存在——其数量衰减至10%需210万年,远长于木星俘获者的80万年。

2025年6月,海登天文馆一次展览意外改写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知。当科学家将奥尔特云的最新模型投影至穹顶时,一个清晰的螺旋结构赫然显现——这完全颠覆了1950年以来将其视为球壳的传统认知。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西南研究所的David Nesvorny团队通过NASA昴宿星超级计算机模拟确认:这一螺旋源于银河潮汐力的塑造。

奥尔特云中的天体距离太阳足够远(>1,000天文单位),使得银河系整体的引力场(包括恒星与暗物质)开始扭曲其轨道平面。

这种作用在奥尔特云内部形成螺旋分支,而外部仍保持球壳形态。这一发现证明:太阳系并非孤立存在,其结构深受银河系大环境的影响

尽管探测困难,星际天体携带的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每个星际天体都像一枚“宇宙漂流瓶”,保存着其母恒星系统的原始物质。分析其成分可揭示不同恒星系元素丰度的差异,重构银河系化学演化史。

碎片抛射过程与行星系统的形成紧密相关。通过统计星际天体的物理特性(大小分布、结构等),可检验行星形成理论的普适性。

奥尔特云中可能封存着早期太阳系的有机物,而来自其他恒星系的星际天体或携带外星生命的前体物质。新发现的螺旋结构提示其物质分布可能影响生命组分向内太阳系的输送。

新一代观测设施将提升人类捕捉星际编队的能力,维拉·鲁宾天文台(2025年上线):通过十年深度巡天,有望探测到数百个奥尔特云天体,验证螺旋结构。

欧洲空间局正规划“彗星际拦截器”,可在目标进入内太阳系前发射探测器。

机器学习算法正被用于快速筛查海量观测数据,识别轨道异常的候选天体。研究人员预测,未来每年有望发现至少5个星际天体。

那些尚未被察觉的星际编队,正以银河为航道,穿越星海而至。正如天文学家杰基·法赫蒂所言:“穹顶之上,是还没来得及写进课本的科学”

当我们最终解读这些星际来客携带的宇宙密码时,不仅是在探索他者的星空,更是在重新定义自己在星辰大海中的位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场飓风导致新西兰发生超80万... 新西兰地球科学组织近日在国际学术杂志《滑坡》上发布研究报告说,2023年侵袭新西兰的“加布丽埃勒”飓...
海军原参谋长李汉军,涉嫌严重违... 据中国人大网消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8月发布了2025年第四号公报,刊登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
中经评论:乘“数”而上,让美好... 数字技术助力美好生活,过去不敢想象,而今触手可及。无人机送外卖、智慧停车带来全新体验,在线教育、远程...
帝奥微跌3.39%,成交额8....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8月20日,帝奥微跌3.39%,成交额8.46亿元,换手率16.29%,...
奥尔特曼:DeepSeek和K...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20日消息,据美国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OpenAI创...
深企加快布局6G研发 中兴通讯...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6G提速跑,深企争上游。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
原创 i... 最近苹果发布了 iOS 18.6.1 正式版,虽然更新后有一点小改动,但许多用户还是比较在意续航问题...
曝某厂小屏机将有“百瓦超大电池... IT之家 8 月 20 日消息,博主 @数码闲聊站 今天在微博爆料,某厂的小直屏手机将塞下“百瓦超大...
“华米OV果耀”旗舰新机拥挤式... 科技界的“金九银十”即将到来,智能手机市场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密集、最重磅的新机潮。各大厂商摩拳擦掌,准...
中电建宁夏工程取得一种电气除尘...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气...
人工智能与资本市场:科技驱动的... 一、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社会各个领域。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从...
智谱发布AutoGLM 2.0... IT之家 8 月 20 日消息,去年 10 月智谱发布全球首个 Phone-Use 产品 AutoG...
达梦数据加速拥抱AI+DB 持...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
仰望星空,我们致敬航天人 在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进程中,向着航天强国的奋进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
当钢铁行业遇上AI,会擦出怎样... 眼下,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加速席卷各行各业,催生出各种新模式、新变化。当钢铁行业遇上AI,又将擦出怎样的...
墨提斯科技取得轴承水冷却结构专... 金融界2025年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墨提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轴...
英伟达对华新芯片曝光:基于Bl...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复售的H20陷入安全风波后,英伟达被爆面向中国...
鸿蒙5在政务民生等领域加速规模... 本报记者 贾丽 2025年,随着搭载HarmonyOS 5(以下简称“鸿蒙5”)的旗舰产品nova1...
日韩研制新型晶体能自主“呼吸”... 科技日报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刘霞)由韩国釜山大学与日本北海道大学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具...
技术应用 | 基于小参数大语言... 文/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陈诚 何瑞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方面取得了快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