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形机器人抓物时,触觉究竟有多重要
创始人
2025-06-16 06:21:28
0

【编者按】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可谓众目聚焦。从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跳出毫米级舞步,到3月底中关村论坛上多角色亮相,再到日前半程马拉松赛场上演极限挑战。人形机器人正以“多面手”姿态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其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资本市场“泡沫论”,以及理性看待技术落地节奏缓慢。光明网推出“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聚焦技术跃迁背后的落地困境、需求痛点、人文伦理。

————————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系列观察⑤

当人的手上涂抹麻药,指尖发麻,可能连水瓶都拿不稳。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都离不开触觉的精准参与。对人如此,对于机器人或者装有“灵巧手”的人形机器人来说,触觉,同样不可或缺的。

这项被称为人机交互“神经末梢”的技术,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瓶颈?未来将如何突破?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毅鑫,做客光明网“网络强国·百人谈”专栏——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毅鑫

光明网:人形机器人在完成复杂任务过程中,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相比视觉、听觉等感知方式,触觉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朱毅鑫:手部是人类改造自然与外界交互的核心器官,也是智能的核心体现。对人类手部功能的研究,是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学科研的前沿领域。

人在拿取物体时涉及到“触觉反馈”与“运动功能”两大能力。比如说,若在人手皮肤上涂抹麻药,手部便会失去触觉,这就使得像拿水瓶、握筷子吃饭、拧门把手等日常操作都会变得困难,因为这些动作依赖于大量触觉反馈。可想而知,对于需要完成精巧操作的机器人,尤其对于配备“灵巧手”的人形机器人而言,触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业界普遍依赖视觉主导的操作方案,因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较早且数据积累最丰富的模态,以视觉为核心的技术长期占据主流。最近这几年,触觉与视觉融合的技术路线优势逐渐显现。实践表明,触觉在机器人操作中能发挥关键作用。即使仅依靠触觉,配合优化的控制算法,也能实现以往需大量视觉数据训练才能达成的效果。

以铰链物体操作为例,传统方法需借助数万个3D模型进行上百万次的仿真训练,可能才会对一类或几类特定类型物体有比较好的操作。而引入触觉后,这一问题通过算法优化即可更自然地解决,无需大量的训练。

光明网:从技术层面来讲,人形机器人的触觉是如何实现感知的?

朱毅鑫:触觉并非仅服务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对触觉均有一定需求。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领域,触觉技术从硬件实现、传感器设计到系统集成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基础。传统触觉传感器主要包括压电式、电容式、电阻式等类型,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感知压力导致的电感、电阻或电容变化,实现对压力信号的捕捉。

进入21世纪后,触觉传感器技术迎来新发展。一类是视触觉传感器,通俗来说,就是相当于集成多个三色光源与特殊薄膜,当光源投射至薄膜时呈现白光,而当后者产生局部形变时,特定颜色光的反射便可能通过薄膜产生颜色变化,从而重建三维触觉信号。另一类是自变色硅胶技术传感器,依托特殊材料特性,通过受压时材料整体颜色的直观改变实现触觉反馈。

这些新型传感器在保持传统传感原理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材料创新与多模态融合,为机器人精准感知环境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路径。

光明网:除工业制造领域外,触觉感知技术在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带来哪些独特应用价值?

朱毅鑫:未来医疗向精准医疗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其中关键一点是手术创伤需要尽可能小。当前,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等手术方式虽已广泛应用,但普遍缺乏触觉反馈。医生虽能通过力反馈感知接触情况,却无法判断手术器械触碰器官的质地,这也就导致许多情况下不得不转为开腹手术进行触诊,从而增加患者创伤。试想,如果将触觉传感器集成至手术机器人,这一难题或可迎刃而解。

事实上,机器人应用领域对多模态感知的需求正日益凸显。不仅是医疗场景,在家居康养等服务机器人场景中,如为老年人端水等基础任务里,可以引入触觉等多模态感知技术。虽然单模态已能完成部分功能,但多模态融合可以显著提升任务执行的精准度,有望实现从训练效率到场景泛化能力的跃升。

光明网: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触觉技术在高分辨率感知、动态响应速度、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瓶颈。对此,怎么看?

朱毅鑫:近年来,大型语言模型等基于纯计算的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们在处理物理世界的实际交互任务时仍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能看到的多数机器人仅能执行预设标准动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具身不智能”或“智能不具身”的分离问题。要想实现具身智能,其关键在于自适应操作能力,而触觉感知是其核心要素。

在过往机器人手部功能研究中,“触觉反馈”与“运动能力”整合是关键挑战。硬件层面,需解决触觉传感器对运动灵活性的影响,且当前传感技术在覆盖率、分辨率、耐久性上难达应用需求;软件层面,高效处理海量触觉数据并驱动关节协同完成复杂任务,仍是待解难题。

光明网:针对面临的技术瓶颈,在触觉与视觉融合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

朱毅鑫:我们最新一项研究“高分辨率触觉感知机器手实现类人适应性抓取”中,开发的基于全手触觉的机器人仿生手(简称F—TAC Hand)就是围绕这点去做的。这次科研成果是首次在保持完整运动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了机器人手掌表面70%区域的高分辨率触觉覆盖,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触觉反馈进行精确操作和适应性抓取。

我们发现,布满高精度触觉传感器的机械手可以100%复制人类多种抓取策略,不仅能抓取单物体,还可完成多物体动态抓取,例如,依据触觉反馈来调整足球等大物体或多物体的抓取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触觉与视觉的融合至关重要,即机械手通过触觉感知实时修正视觉偏差,进而动态优化操作策略,展现出接近人类的复杂环境操作能力。

F-TAC Hand实时高分辨触觉感知能力

光明网:随着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将如何与人形机器人触觉技术相互融合,并为之带来哪些新的变革?

朱毅鑫:当前,带有触觉的机械手呈现出向更小、更轻量化、更柔性化发展的趋势。可以想象,人类皮肤具有连续柔软的质地,机械手若想要实现类人感知,甚至是超越人手的感知过程,一定需要大量使用柔性材料,这是实现仿生触觉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多维度技术突破不可或缺。首先,柔性材料制备需满足高灵敏度与仿生性,确保触觉信号的精准采集;其次,需构建强大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可以类比人类庞大的神经通路,机械手需将密集触觉传感器信号,高效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模型,这背后依赖的是先进算法与算力支撑。此外,轻量化设计至关重要,过重的机械结构会限制机械臂操作灵活性,定制化集成成为关键。

光明网:要实现“更轻量化、更柔性化”的目标,还要多久?

朱毅鑫: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国内外顶尖团队正在攻关与之相关的技术,预计未来3-5年有望推出轻量化、全触觉覆盖的原型产品。但要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从学术界走向产业界,仍需突破材料稳定性、成本控制、工程化适配等多重瓶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摄制:曾震宇、刘昊 撰文/配音:雷渺鑫

光明网数字化频道&网络安全频道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凯瑞博公布“一种织带收卷装置”...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凯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织带收卷装置”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
月球“晚年”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作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演化备受关注。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其火山...
天津智导科技取得可拓展工作平台...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津智导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机电工...
原创 大... 在8月15日晚,大疆偷了Insta360的家,推出了旗下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Osmo ...
OpenAI用GPT-4b攻克...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好困 【新智元导读】OpenAI与Retro Biosciences合作,...
原创 8... 从2018年到现在的确诞生了众多屏幕设计,比如水滴屏、刘海屏、双面屏、升降屏、折叠屏、打孔屏、屏下摄...
中国科学家揭秘嫦娥六号样品:月... 中国日报8月23日电(记者 李梦涵)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火山活动基...
MIT团队借助CHIME望远镜... 2025-08-23 11:40:21 作者:狼叫兽 2025年8月23日消息,根据近日发布的一...
汇百盛激光取得激光切割工作台的...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丰宝恒取得无人机用空中抛投机构...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丰宝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科技赋能口岸建设,智能查验助船... 8月20日,巴拿马籍船舶“安海珍珠”轮缓缓靠泊海南洋浦口岸,船上载有5万吨从印度尼西亚穆拉潘台运来的...
2个月造出世界级机器人,正面硬... 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一个不可思议的纪录诞生了——一家成立仅2个月的公司,在280支全球顶尖...
美的集团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火...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美的集团(000333)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火排...
尺素金声 | 算力全球第二,数... 近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消息: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
中国电信栾晓维:云网智融,赋能... 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在主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晓...
海口启动防汛防风IV级应急响应 海口市防灾减灾救灾消防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启动防汛防风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市防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
华为开放式耳机好用吗?南卡、华... 在目前的开放式耳机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传统音频大厂把开放式耳机当作产品线的补充,研发投入...
Llama拉垮,Meta开始寻... 面对自研AI模型在与行业领先者竞争中显露的疲态,Meta正调整其长期坚持的内部开发战略,转而与外部A...
探访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国产... 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8月23日讯(记者 张洋洋)在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工业仿真先进计算...
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在... 在无人化、智能化重塑未来海战格局的浪潮中,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精准锁定战场前沿,以“向科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