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抖音知识再进化:极致内容,从稀缺场景中来
创始人
2025-06-07 09:21:53
0

01

一座大熊猫公园到处都是「知识点」

1954年,大卫·爱登堡在非洲热带雨林拍摄到了濒危动物白颈岩鹛,揭开BBC纪录片《动物园奇探》的序幕。从此追随BBC的镜头和大卫·爱登堡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去探秘自然,成为生物迷们心头的一道好奇心盛宴。

时至今日,盛宴的载体不再只有纪录片,还有各路知识创作者的一手视频。

近日抖音知识创作者们就带着粉丝一起深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现场观察「岩壁上的精灵」岩羊、长得像牛名字里也带「牛」但其实是羊的羚牛、因花开时形似白鸽栖息于树上而得名鸽子树的珙桐、会用竹筒和树皮给自己盖小房子的石蚕蛾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生物。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溪流里,创作者们还发现了极为罕见的西藏山溪鲵的踪影。

水生物爱好者 @爱养鱼的卓林 是第一次见到西藏山溪鲵。这一中国特有的物种,习性怕热耐冷,大家平日很难在动物园、水族馆见到,只能在野外碰运气。但近年来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用卓林的话说,它现在是「全网都极少见」。

▲ @爱养鱼的卓林 拍摄到的西藏山溪鲵

为什么大熊猫国家公园会成为西藏山溪鲵的繁衍生息之地?来自@动物学博士陈睿 团队的一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青年学者)做起现场科普:作为「环境指示物种」,西藏山溪鲵对环境的要求极其严格。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溪流是雪山融化的雪水,不仅冰冷刺骨,而且水体干净,适合西藏山溪鲵栖息。

作为抖音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起的「国家公园奇境行」的第一站,大熊猫国家公园确实汇聚了不少「稀世珍宝」。除了1340只野生大熊猫,公园内还有川金丝猴、雪豹、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与大熊猫伴生、被大熊猫「伞护」的珍稀动植物。

▲ 抖音「国家公园奇境行」话题页面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了科普创作者们的灵感来源。不管兴趣领域是植物、昆虫、水生动物还是大型动物,他们都能在公园找到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创作者@陈大奇的百草园,在一丛花瓣晶莹剔透的布袋兰面前找到了「知识点」。她用诙谐的语言,带着镜头前的百万粉丝了解布袋兰「骗子」的一面——它自身不会产生花蜜,却会通过散发香气来吸引昆虫帮助传粉,直接「空手套白狼」。

▲ @陈大奇的百草园 在视频中讲解布袋兰的特点

@老阳的奇妙电波 则通过现场拍摄的野生羚牛群踩踏形成的小径,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森林推土机」外号的由来——成年羚牛重达六百多公斤,走到哪,哪就像被推土机推过一遍,客观上也促进了森林的土壤通气。

野生大熊猫的粪便也暗藏玄机。@小阳的昆虫世界 举起一大块熊猫粪便,凑到鼻子前细嗅。就在粉丝替他的鼻子感到难捱时,答案被揭晓——野生大熊猫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的竹子,所以其粪便闻着不臭,反而带有竹子的清香。

@博物 在镜头前拆开一坨野生大熊猫粪便,传授如何借助粪便来判断大熊猫年龄:成年后熊猫的牙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少,这坨粪便中未被完全消化的竹片较窄,说明这只大熊猫牙齿多,还很年轻。

生态学博士、科研工作者@临川问雪 则借熊猫粪便,延展到气候变暖对野生大熊猫生活环境的影响。当气温上升1度,大熊猫会搬家吗?还可以往哪搬?@临川问雪 引导着网友一起思考气候对地球的影响——气候变暖不仅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边界,也是人类自己的生存边界。人与自然始终是共同体。

当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都变成「自然课」的课堂,各类动物留下的痕迹成了科普的最佳「道具」。

创作者们眼见为实、现场拆招的创作方式,也让粉丝们的学习热情一路高涨。

比如围绕熊猫粪便内容,抖音用户@阿瑞斯是战神 提到,「大熊猫的便便可以造纸,所以竹浆纸包装上的熊猫不是logo,而是来源。」《降噪NoNoise》顺手查了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公号,上面还真提过熊猫粪便能造纸。

还有用户脑洞大开:「有熊猫屎咖啡吗?」

而当创作者展示偶遇羚牛的场景时,评论区许多当地网友会提醒,别被「六不像」呆萌的外表所「欺骗」,其实羚牛脾气相当暴躁。

此前受限于资源、时间成本,许多创作者会采用互联网公开资料制作视频,像这种深入入国家公园、走近珍稀动植物获取鲜活一手素材的形式,无疑是一种稀缺的体验。

02

稀缺场景是知识体验的升级

在知识领域,稀缺是好内容的底色。稀缺的,可以是观点视角,是表达方式,是知识类别,也可以是场景和体验形式。

随着内容生态的持续丰富,「稀缺」本身也在被重新定义。以抖音知识为例,早期稀缺的是创作形式,所以我们会看到去年年初开始,一批优质中长视频快速出圈,扭转了网友对抖音只是短视频平台的认知;随后是知识类别的「纵深」,从热门大学公开课到金融历史、天体物理,更多垂类赛道被扩充进来,更多小众深度内容成为网友追更的目标。

▲ 中科大《天文学导论》的抖音公开课

发展到目前阶段,稀缺场景和稀缺体验成为极致内容的最新推动力。

这也是网友知识消费升级后,对创作者和平台提出的最新需求——即从对兴趣广度的覆盖,过渡到同时兼顾沉浸式体验、趣味性。毕竟,知识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反人性特质。

这也意味着,创作者需要对内容进行持续迭代和优化。

稀缺场景恰好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它不仅带来稀缺体验,也带来内容的差异化。比如在自然科普领域,同样讲西藏山溪鲵,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现场展现鲜活的西藏山溪鲵,与从公开素材中剪辑相关画面的信息量、视觉冲击力、感染力、视角可能完全不同。

而网友跟随创作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积累趣味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而稀缺的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往只能通过纪录片、电影获取,现在通过平台带领创作者代表实地「打板儿」,内容供给端有了更多可能性。

不仅如此,此类稀缺场景的背后还有「专业」背书,让网友学个踏实。在抖音「国家公园奇境行」活动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五大国家公园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们,将对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提供指导。

比如大熊猫公园之行中,唐家河片区巡护员、有30年多年野外动保经验的马文虎老师亲自为创作者们做向导。马老师偶遇野生大熊猫近40次,他拍摄的大熊猫照片还曾被《大熊猫图志》收藏。由于常年参与大熊猫样线调查以及扭角羚、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种群的专项调查,马老师为创作者们提供了大量专业指导。

▲摄 | 马文虎

据了解,接下来创作者还将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继续探秘。

站在平台视角,无论是去年年底送头部创作者 @毕导 去瑞典诺贝尔颁奖礼现场以第一视角感受顶尖学术讲座,与诺奖得主面对面交流,还是今年展开的「国家公园奇境行」、「文脉里的中国」项目对十大中国文化地标进行探访,可以看出,抖音希望利用平台影响力引导内容创作向稀缺场景方向持续渗透。

这是因为,要构造起一个独特的、高价值的知识内容生态,抖音需要引导创作者去找到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方法论。唯有这样,抖音知识的内容护城河才会越来越深。

03

降低「知识长跑」的门槛

在《降噪NoNoise》看来,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方法论,不在于术的层面的创作技巧,而在于内容与平台用户的始终适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0828人参与的问卷调查中,共有9729人曾使用过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约占受访总人数的89.85%;8558名受访者(约占79.04%)表示受到知识科普类内容的吸引。

▲清华大学智媒研究中心《短视频直播与知识学习报告》

毫无疑问,抖音正成为普通人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作为一个日活超6亿的大众平台,抖音所覆盖的更广泛人群,对知识普及的门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稀缺场景、趣味表达等尝试,理论上也有助于优质创作者提升用户黏性。

这一点,在一些抖音知识创作者的评论区可以得到印证。比如@老阳的奇妙电波 的评论区就经常出现这种奇妙场景:粉丝们一边调侃创作者的内容太硬核——「很好,感觉自己听了一篇论文」,一边又听得津津有味——「哥几个比听网课还认真」。还有粉丝留言称因为总看老阳的科普,自己把一篇关于科技未来的作文「写得很好」。

能看出,通过不断加码知识赛道,抖音知识用户与内容的适配度还在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习惯在平台上「自学」,自得其乐。

不过正如生态保护不是一场短跑冲刺、离不开长期主义,知识生态的构建同样是一场长跑。 抖音知识通过今年4月发布的「砥砺计划」初步亮明了平台深耕优质内容的决心,如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自然科普、人文社科、前沿科技和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等全年深度服务1000名优质创作者。

如同保护伞护物种大熊猫能也能保护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砥砺计划」伞护的也是整个抖音知识生态。

对于知识创作者们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抓住机会,源源不断地创作具有稀缺价值的好内容,让用户沉浸在形形色色的「知识点」中,并从中激发真切的获得感。

对稀缺场景的探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数博会】数博会交流活... 8月26日,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媒体吹风会举行。记者从吹风会获悉,本届数博会交流活动预...
联影医疗:公司自主研发光子计数...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8月26日,记者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获悉,由...
原创 马... 《Her》是曾经上映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有血有肉的人类和一堆代码构成的人工智能之间的爱情。 最近, ...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 8月2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陕西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世...
马斯克新公司:“巨硬”!硬刚微...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智东西) 智东西 作者 王涵 编辑 漠影 智东西8月25日消息,两天前,马...
解码数字金融时代的保险新基建 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在北京稻香湖的科技园区,有一座隐形的“科技之城”正在崛起。 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
小米16系列定档9月!四款机型... 设计革命:直屏+3D打印中框引爆行业 曲面屏时代正式终结!小米16全系回归直屏,标准版黑边压缩至1...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背后的“贵... 原标题:从“桥梁博物馆”走来的技术输出者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背后的“贵州智慧” “花江峡谷荷载试验...
赛力斯公布无人机加氢控制专利 ... 松果财经讯,天眼查App显示,8月26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无人机加氢控制方法、车载氢能供给...
罗永浩火速澄清:并未拉黑俞敏洪... 8月26日,罗永浩发博澄清,并未拉黑俞敏洪与王自如,而是拉黑了两个“起哄”的网友。 罗永浩表示,“你...
云端上的高性价比云手机是什么? 你有没有因为手机内存不够用而头疼?或者担心重要数据丢失或者隐私泄露?还有,是不是因为手机配置不够,玩...
活动回顾 | 峥嵘岁月忆初心•... 峥嵘岁月忆初心•童心巧手颂祖国 8月23日,由市文广体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的“追寻红色记忆•点亮爱...
原创 墨... 玛雅文明在整个人类进化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诞生与衰亡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至今仍然是令人困惑的谜...
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在丰台...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8月25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在北京丰台开幕...
重磅好消息,来自地下700米!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
国星宇航更新招股书:AI智算卫... 近日,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更新招...
腾讯会议上线AI纪要,实时捕捉... 2025-08-26 14:14:04 作者:狼叫兽 8月25日,腾讯会议更新,正式上线“AI纪要...
XR眼镜如何成为工业现场的生产... 工业制造领域始终面临着诸多挑战。精密设备的维护复杂度持续增加,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愈发严格,物流仓...
vivo Y500系列官宣9月... 今日上午,vivo手机官宣“国民旗舰”新机 vivo Y500 将于9月1日19时正式发布。 按照官...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内部的有机玻璃球及光电倍增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