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4月1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沙龙(第一期)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了能源研究院科学家,皖能集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以及投资机构、传播机构资深人士等多位嘉宾。现将嘉宾发言要点、金句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嘉宾:孔德峰(能源研究院科技发展处处长)、周超(合肥曦合超导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爽(皖能集团产业研究院副总经理)、孟远见(国先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刘庆(联想之星执行董事)、董伟(合肥太阿聚变有限公司CEO)
问题1
能源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什么的?
孔德峰:能源研究院的核心使命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一是依托大科学装置来开展关键技术的创新,二是开展先进技术成果转化。
问题2
近年来,全世界对核聚变出现了投资热潮,业界对核聚变实用化的期待提高了很多,前景变得非常乐观。请问这是为什么?
孔德峰:目前,全世界可控核聚变领域已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关系,各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当资本可以转化成生产力,生产力转化成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缺的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组合和实践,只有补齐这一环才能够把最新的技术转化成有经济效益的生产力。
周超:可控核聚变的创新链条不仅是单向技术的突破,而是全链条、全体系化的进步。通过组建聚变产业联盟,可控核聚变的宏伟未来也被发掘和关注。
何爽:可控核聚变对于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有巨大作用。作为省属国有企业、省政府负责的能源投资平台,我们要坚定进行长期投资,推动行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刘庆:我们投资机构比较关注高温超导材料的进步和对聚变行业的驱动。
问题3
从投资角度看,聚变能源产业的哪些方向值得重点关注?今年以来在聚变能源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案例?
孔德峰:能源研究院重点布局的就是可控核聚变中游的零部件、原材料,通过中游的装备和孵化相关公司,我们直接控股参股的公司有32家,包括子公司已经超过50家,有将近一半是围绕着可控核聚变中上游原材料来布局的企业。
问题4
虽然核聚变发电尚未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成果转化,这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
董伟:我认为像这样大的工程,有问题是常态,失败是常态。而在不同的体制内,或者不同的制度下,你要去突破你原有的认知,有的时候能把事情做成,能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将需要各种要素有机汇聚在一起。
孟远见:针对初创企业,我们通过搭建场景让他先活下来,让他先有一部分的订单,能够在这里先打磨自己的产品。再去面对市场。在这个里面政府和市场之间可能存在缝隙,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弥补,国先中心后面也会着力做这方面的探索。
问题5
前面谈的是成功的案例,但其实科研成果转化不成功的案例更多,不成功才是默认值。请问在成果转化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技术成熟度低、市场接受度差、资金不足等)?
在宏观层面上,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于没有将其复杂流程细分。许多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利益分配、人员挑选、国家政策制度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每个具体案例提供专业和深入的服务。然而,目前往往只进行面上的统计和服务,而不会深入到具体案例和科学家进行沟通和设计,这种情况下,科技成果转化容易流于流程化和形式化,无法真正深入地服务于每个案例。
实际上,培养一个博士需要从小学到博士的长期投入,然而在成果转化阶段,这些经过大量资源培养的人才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沟通,这种资源浪费让人感到遗憾。我们要建立一个体系化的成果转化制度,与科研人员进行体系化的沟通,要多维度充分挖掘他们的技术转化潜力。
问题6
在推动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方面,能源研究院有哪些培训或支持计划?
孔德峰:现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定期开设专利门诊,指导科研人员申报专利。下一段,我们打算通过与专业的事务所合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科研人员做系统培训,达成长久的合作。但这其中就涉及到利益的分配,服务单位只有在其中或者之后获得相应的回报,才会更用心地支持科研人员的工作。我们正在摸索这样一种机制模式,促进更多资源汇聚到成果转化的工作中。
问题7
能源研究院如何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孔德峰:能源研究院的定位是围绕大科学装置做工程化的开发和成果转化,现阶段我们利用好现有优质资源,通过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等企业完成上市或者在一级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时,通过股权退出等方式获取前期投入的回报。而孵化成功的企业也会继续反哺能源研究院,其中获得的经费就能够支持我们在其它方向上开展全新的战略性布局,在新的领域和方向进一步拓展,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的系统。
何爽:关于能源院自身造血,皖能集团希望以后和能源研究院加深合作,深度服务能源研究院的技术转化。
问题8
请问科技传播对能源研究院、能源产业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孔德峰:可控核聚变不仅仅是产业或科技,也代表了未来,科技传播在其中的价值超乎想象。聚变能源作为安徽省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中的重要板块,是我们最核心的、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利用好资源优势,力争把合肥打造成可控核聚变和科学朝圣的地标,让对科研、对未来感兴趣的人到这里,进一步带动合肥文旅、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的蓬勃发展。我相信合肥这样历史文化不那么发达的城市,会依托她的科技色彩,包括可控核聚变、量子信息和深空探测等,逐渐成为全国科技文化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来源|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主办单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