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陈洲)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全球的当下,数字经济宛如强劲有力的核心引擎,驱动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2025年5月17日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为主题,聚焦数字技术如何打破性别壁垒、促进包容性发展。
在中国通信行业的广袤版图中,中国电信始终勇立潮头,以AI和创新的ICT技术为灵动画笔,精心勾勒出一幅数字经济赋能各行各业的壮阔宏伟画卷。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实现“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在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当天,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升级,产生颠覆性、重塑性影响,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信安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电信坚定履行使命责任,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推动企业战略升级,赋能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民生普惠深度融合,实现“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如今,中国电信通过云网融合筑基,助力人工智能走向“普惠”。中国电信建成上海、北京两大万卡智算集群,在大湾区上线全球首个商用智算昇腾超节点,实现智能算力供给质与量的双重跨越;突破分布式云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全栈云平台,构建“息壤”一体化智算平台。
中国电信还通过对产业的深度赋能,让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生活。中国电信着力打造了“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一体化服务。目前,已有超百个数字平台持续赋能各类行业客户;此外,面向电力、化工、矿山等领域累计打造行业应用项目达到4.5万个。中国电信正加快从提供智算裸算力向“一揽子”智能服务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
在AI安全治理方面,中国电信构建了全方位大模型动态防护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中国电信建立了三级安全风险分类标签体系,覆盖超百亿token,显著提高数据安全性;实现全量代码上云,提升代码扫描、审计、溯源的能力,构筑代码安全屏障;构建输入可防、推理过程可检测、输出可控的防护体系。同时,中国电信积极推动量子融入云网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纵横相连、跨域互通的量子安全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ICT新质生产力,共筑“数字未来”
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庆祝活动上,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以《加快发展ICT新质生产力,共筑美好数字未来》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电信坚定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业合作,推进应用创新,为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贡献重要力量。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畔,中国电信投资20亿元打造的智算中心正以AI技术守护着长江生态。这座采用“1+1+1+N”架构的省级绿色智算基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湿地水位、水质、鸟类活动等数据,利用AI音频识别技术准确区分136种候鸟鸣叫,结合水下声呐探豚系统,构建起“天空地湖”三维生态监测体系。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的鄱阳湖三维模型,可对非法捕捞、湿地破坏等行为实现分钟级预警,2024年已成功阻断23起环境违法行为。
在智慧医疗领域,中国电信的5G+AI技术正在重构医疗服务模式。上海胸科医院与新疆喀什二院的5G远程机器人手术,通过电信专线将空口时延控制在8ms以内,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肺部肿瘤根治术。在四川甘孜,5G+远程重症监护平台让华西医院专家通过VR设备实现沉浸式查房,当地医院ICU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40%。更普惠的实践来自“AI全科医生”应用,该系统已覆盖新疆47个县市,可识别1.2万种常见疾病,诊断准确率达98%,累计服务基层群众超200万人次。
此外,刘桂清表示,“中国电信始终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消除性别鸿沟,为女性和儿童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在四川木里,中国电信依托5G+远程医疗系统,为6.8万山区妇女儿童构建起“筛查-诊疗-监测”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妇科疾病早诊率提升40%,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扩大到95%,守护女性的健康权益。
不限于消除性别鸿沟,数字包容性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得到体现。中国电信在安徽芜湖建设的5G-A通感一体基站,通过400M连续超大带宽毫米波组网,实现无人机感知精度小于20米。在安徽黄山,基于天翼星云平台的无人机配送网络,让山区药品运输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5分钟,空域利用率提升3倍。“低空数智新基建”正催生农业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新业态。
向新而行、生态共建,描绘精彩数字未来
当鄱阳湖的鸟类与鱼类借助AI技术躲过非法捕捞,当偏远山区的患者通过5G网络获得顶尖医疗服务……中国电信的ICT技术正书写精彩的数字经济中国范式,以技术温度消弭数字鸿沟,以创新力量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全国人民“一个也不能少”的数字化转型愿景。在这条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中国电信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
柯瑞文表示,人工智能的边界,不在技术的天花板,而在生态的朋友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算力普惠、模型开源、数据流动、场景开放等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需要各行业、各领域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国电信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面向合作伙伴、广大客户,加大科技、云网、数据、场景等核心能力和资源的开放合作力度,以全球云网宽带产业协会(WBBA)等组织为平台,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经验,助力弥合智能鸿沟。
在云计算领域,通过“息壤算力互联调度平台”已接入天翼云、阿里云、腾讯云等主流厂商资源,实现跨域算力调度效率提升50%。在AI生态构建上,星辰大模型使能平台整合了DeepSeek、千问等30多个主流模型,某物流企业借此将园区管理模型开发周期从14天压缩至2天。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信联合中国电子、南方电网等成立的基础软硬件联合创新中心,已突破RISC-V指令集架构、云原生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推动国产算力生态链企业营收增长87%。
这种生态共建模式在区域发展中成效显著。例如,江西电信联合230家制造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共享算力资源池,使中小企业上云成本降低40%。中国电信这种“技术+场景+生态”的赋能模式,正推动数字经济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变革演进。
中国电信积极通过ICT技术投身AI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以卓越成就刷新数字经济的发展高度,更以深邃洞察与前瞻理念,为数字治理倾囊奉献宝贵的电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