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熄火”!12万股民睡不着了……
创始人
2025-05-16 01:41:22
0

01

深圳要打造机器人之城?

2025年5月12日,深圳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寻常的热潮。

这座曾经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著称的城市,在同一天见证了机器人产业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件是越疆科技与腾讯云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技术生态联合,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创新,让智能机器人惠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第二件是自变量机器人宣布已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美团龙珠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全自研端到端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的同步迭代。

第三件是华为与优必选科技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围绕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出“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联合示范方案。

三件看似独立的事件,实则共同指向一个正在发生的剧变

——深圳正在构建全球首个“机器人创新共同体”。

而这场科技革命的底层逻辑,远比表面更值得深挖。

深圳机器人的爆火出圈,起源于今年初深圳街头惊现一款酷似人形的机器人,步态、速度、稳定性,方方面面都像极了人类。

凭借灵活自然的行动,让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甚至引得英伟达工程师在X平台上感叹:“这是真的吗,还是Sora或者什么生成的?”

然而国外的看法还是保守了,仅仅两个月之后,深圳又放了一个大招,告诉全世界什么才是未来场景照进现实。

视频中,机器人与普通跑者同框,像极了人类的跑步姿势,在深圳地标春笋大厦前,加速超越前方白衣女跑者,时速可达12公里。

这款叫PM01的机器人,身高1.38米,体重约40公斤,全身24个自由度。

可以看出,不论是起跑、跑步过程以及停跑,各个关节的协调几乎是没有了“机器人味儿”。

要知道,让机器人跑起来,可比走起来、动起来要难得多。机器人跑步的难点在于平衡控制、步态转换和动力学复杂性。相较于步行,跑步需要机器人在“双支撑”和“单支撑”之间快速转换,并克服短暂的腾空阶段,以确保稳定着陆。

这说明深圳本土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

02

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深圳的机器人行业到底强在哪?先说一个实实在在的“第一”:深圳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5.11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成长于深圳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及其周边,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机器人谷”就孕育了一众企业,这些“小巨人”以“小而精”的姿态,撬动着整条产业链大创新。

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为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58%。2024年,深圳新增机器人企业达14534家,相较于2023年10408家同比增长39.64%,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

数量第一,规模超2000亿,相当强。但这还不是深圳的核心竞争优势。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产业特色,比如北京凭借算法和人才优势,强调技术深度和基础研究;上海则以产学研结合和工业应用为特色,注重制造精度和工业场景落地;杭州可以借助互联网氛围,带动软硬结合的开放生态。

深圳的优势则在于产业链完整度、制造效率和产业化的落地能力,核心部件绝大部分由深圳本地供应链完成。

就拿众擎的一款人形机器人pm01来说,其商用版定价在8.8万左右,这个价格是远低于同行的十万以上的价格水平,甚至在低价优势下还能有更多种姿势表现。

凭借全栈自研能力,众擎将教育版人形机器人价格压至3.85万元,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10。不光产品表现力遥遥领先,价格方面也十分亲民,真正做出了又好又不贵的产品。

并且在这里有能力做到成本极致压缩的可不止众擎一家,比如雷赛智能的L8系列伺服系统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90%,奥比中光的高动态3D视觉模组成本降低至进口的40%.......

从被国外卡脖子,到自主研发,再到业内领先,形成这一优势的正是深圳完整的产业链!是从材料、设计、软件、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这种价格优势不仅体现在单一环节的降本,更在于供应链效率、技术国产化、规模效应与政策赋能的多维叠加!

在核心零部件上,有生产微型驱动系统的兆威机电、生产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

在控制系统上,有生产伺服系统的汇川技术、生产步进系统的雷赛智能;

在人工智能上,有持续投入混元大模型的腾讯;

在场景应用上,有汽车龙头比亚迪;再加上整机企业众擎、优必选……

如此,便造就了深圳独有的“30分钟产业圈”生态。在坪山区,汇川技术的伺服电机生产线与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工厂仅隔一条马路;在南山区,大族激光的精密加工设备为乐聚机器人提供灵巧手关节支撑;优必选、逐际动力等中游整机厂商快速迭代产品......

全球最密集的产业集群使得深圳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本地化率最高达60%。自给自足能力,以及较低的对外部供应依赖程度,也确保机器人产业具备相当的韧性,成本也得到了控制优化,同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企业可完成从方案设计、打样测试到小批量生产的全流程。

上午设计图纸发给供应商,下午就能带回样品,这种效率全球罕见!

“当日达”生态圈,让深圳机器人企业年均迭代速度可以提升数倍,更为创业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与市场先机,使深圳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并且深圳供应链的强势,不仅在于效率,更在于对关键技术的掌控。

以精密减速器为例,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的“卡脖子”环节,纳博特斯克的RV减速器约占60%的市场份额,哈默纳科的諧波减速器约占15%。

这些企业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运营,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客户粘性,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市场。

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已经被深圳的企业给干没了!深圳同川科技自主研发的3D曲面共轭双圆弧齿廓技术,将谐波减速器的分度精度提升至1.5弧秒,重复精度1.2弧秒,精度保持寿命1万小时(设计寿命2万小时),全面超越业内竞品,故障率较日本哈默纳科产品降低30%。

并且在深圳供应链优势的加成下,通过国产化材料替代和全自动化产线,同川谐波减速器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1/3,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5%,成为优必选、珞石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彻底打破“国产不如进口”的魔咒,倒逼日企降价20%,并推动该标准进入ISO国际标准提案!

这是从“深圳方案”到“国际标准”的跨越!

所以,深圳是真正掌握了机器人核心科技,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多模态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当众擎机器人以空翻挑战物理极限,当深圳的供应链以“当日达”刷新产业速度,这座城市正以硬核的产业逻辑,书写机器人发展的新篇章!

03

政策赋能下的城市试验场

深圳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在最新出台的《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有一个说法尤其值得关注:

“面向具身智能领域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开源社区、评测适配中心、创新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方位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这意味着,深圳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探索“人与智能体共治”的社会范式。

2月,深圳的乒乓球亚洲杯颁奖现场,一台名叫“夸父”的机器人,和获奖运动员一一挥手打招呼。

同一天,参加深圳市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来到驻地报到,“夸父”又当起了记者,举起话筒向政协委员现场提问,流畅的互动与精准的报道,让这位“记者搭子”火遍全网。

这既是技术展示,更是生态模式的创新,说明深圳市政府不仅给政策支持,更给场景——将整座城市变为机器人的“试验场”

南头古城的人形机器人巡逻;人形机器人进工厂“打工”,质检员、分拣员、搬运工都能干;优必选的Walker S1在比亚迪汽车工厂的第一阶段实训已初步取得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30%……

场景不仅验证技术,更催生新业态。不久前,深圳就出现了一家无人面馆。从制作面条到烹饪出餐,全程机器人操作!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

这家“无人面馆”占地约8㎡,面条有二十多种口味,从和面、压面、切面,到出餐都是机器人完成。顾客来了现点现做,售卖的面条标价最低仅为9.9元一碗,48秒快速出面,远强于人力。

过往的传统机器人大多基于特定规划执行特定操作,不具备感知和决策能力,但深圳智能机器人可以理解物理世界各种物体、语言和文字的含义,并自主规划和决策。

现在的深圳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当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并列未来产业,深圳已悄然成为这场全球竞赛的领跑者!

那深圳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说到底这是一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双向奔赴”,众多的政策工具箱里,就藏着企业狂奔的密码。

2025年3月,《深圳市具身智能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全新战略叫做“场景开放”——将政务、医疗、工业等50个领域转化为试验场,企业技术落地即可获得“训力券”补贴。

如此,形成“技术验证-场景反馈-迭代升级”的闭环,让企业研发周期缩短接近一半。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开放平台,更将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

仅优必选一家企业,就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所以深圳的优势并非单纯的“以价换量”,而是全链路效革命的结果

从供应链的“零时差响应”,到国产技术的“性能反超”,再到政策与场景的“双向赋能”,形成了一套难以复制的成本控制和全域创新体系。

在福田,有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在盐田港,有无人化的集装箱装卸;在华强北电子市场,有智能巡逻机器人......让整个链条上下游已从“炫技”进化到“搞钱”阶段。

从实验室到工厂,从政策到市场,深圳的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拍点上

——这座城市用政策胆识破解技术转化困局,用生态闭环重构全球竞争规则,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

未来产业的领导权,属于那些能将技术创新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场景定义者”。

深圳,正在试图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写下“中国式创新”的最新答案。

04

结语

机器人产业的每一次亮相,深圳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

这里不仅是“硬件之都”,更是“智能时代”的试验田;深圳用“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企业打开了从新概念到产业化的快速通道。

政策、资本、技术、场景在此交汇,一个个千亿级、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

在这片沃土上,一场关于人机共生的革命,正从科幻走向街头,从工厂走向家庭,从深圳走向世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小区码... 近期,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中国电信,创新推出“小区码”,并在辖区8个小区进行试点推...
天山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天山股份(00087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 中新网湖南新闻5月15日电 (张雪盈 徐志雄)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15日开幕,由中联重科研发...
从“会读书”到“会创造” 浙大... 中新网杭州5月15日电(曹丹)在浙江大学(下称“浙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一台四轮驱...
科森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科森科技(60362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2025年图书馆学术指数发布 近日,由“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研发的2025年图书馆学术指数(Library Index of S...
海外AI编程赛道并购潮起,火热... 图片来源@pixabay 市场对生成式AI编程助手的兴趣正日益浓厚。 相较于销售、客服等领域,生成式...
固化举办地和举办时间 今年服贸...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于今天(5月15日)上午举行。自本届服贸会起,将固化...
组图丨守护生命的“黑科技” 1吨级无人直升机,可用于应急通讯、医疗救援、搜救等应急任务。 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讯(记者 秦楼)...
南兴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南兴股份(00275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新华视点|新青年职业图鉴:解锁... 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青年以多元职业选择书写奋斗答卷。他们扎根不同领域,或赋能非遗传承,或深耕基层治理...
新研究揭示提升癌症免疫疗法有效... 新华社耶路撒冷5月14日电(记者王卓伦 陈君清)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T...
日科化学: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A... 证券日报网讯 日科化学5月1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ACR和ACM系列...
原创 高...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宣布推出最新的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 7 Gen 4),旨在增强用户...
黑科技!都江堰人民渠灌区首次利... 近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首次利用定位浮标开展干渠流程测验,成功对人民渠干渠一...
片仔癀“熄火”!12万股民睡不... 01 深圳要打造机器人之城? 2025年5月12日,深圳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寻常的热潮。 这座曾经以“三...
骁龙7 Gen4震撼登场:全新... 高通近日隆重推出了骁龙7系列的新成员——骁龙7 Gen4,这款新品专为追求高端体验的手机用户设计,旨...
广工为什么一次两个学科跻身全球... 近日,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
游戏虚拟化平台:好用、性能好的... **一、远程控制手机:打破系统壁垒的云平台** 云手机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实现跨系统远程控制。无论是安...
杭州玉之泉申请波长特异性调控器...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玉之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申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