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易臻 张宣
实习生 卢欣怡
近日,脸书母公司Meta宣布推出独立运行的Meta AI应用,并将AI功能深度集成至Ray-Ban Meta智能眼镜,用户可通过眼镜直接与AI助手对话,引发了又一波关于AI眼镜的讨论热潮。
AI眼镜是一种集成了AI技术的智能眼镜。2023年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凭借语音唤醒、实时翻译等AI功能引发全球关注,在2024年销量超100万副。在国内,雷鸟、Rokid、XREAL等AR厂商,华为、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大厂也都纷纷入局AI眼镜这一赛道。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可达1280万副。
翻译、导航、拍照,当AI眼镜的功能从“炫技”走向实用、服务于日常高频场景,它会否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生活新“刚需”?
轻量设计,融入日常场景
前不久,亚洲规模第一、全球前三的第44届2025香港电子展会落幕。在展会上,一款来自江苏的AI智能眼镜成为焦点。这款名为星眸的AI智能眼镜重量仅为40多克,具备语音助手、无障碍设计、智能拍摄等功能,吸引众多参展者驻足体验。
小赵是一位户外运动兼电子产品发烧友,之前烦恼骑行时无法拍出沿途一瞬的风景。此次来香港电子展,第一眼就被星眸AI眼镜所吸引。“拍的照片非常清晰!”小赵激动地向记者描述他的试戴体验,“骑行的时候拍照再也不用掏手机了,AI还能识别植物类型!”这对于热爱户外运动的他来说,实属惊喜。此外,小赵还当场测试行程规划功能,镜片即刻投射出香港一日游路线,配合语音播报,宛如私人导游。
记者看到,这款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相似,边框稍宽,内部集成了摄像头、电池和芯片等模块,但是重量很轻,实现了轻量化。“除语音助手、智能拍摄等功能以外,这款眼镜还搭载了通义千问AI语言大模型、软件算法及高清摄像参数等,已成为集相机、手机、实时翻译于一身的穿戴设备。”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正建介绍,看似小巧的眼镜,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科技含量。比如对比同行业的雏形机,星眸AI眼镜的重量仅有其一半。
有业界人士称,续航、重量、算力是AI眼镜的“不可能三角”。陈正建坦言,“在研发过程中,除了软件与硬件技术的突破,更重要的还有空间问题。”将一系列传感器、芯片、续航电池、喇叭等设备设计到眼镜上绝非易事。研发团队经过上百次调配及更新,最终将设备全部放置进中空的眼镜腿中,调整后整体重量仅有40多克,比传统眼镜只重了15克左右,实现了“隐形黑科技”的轻量化设计。
能听会看,软件生态成为核心
AI眼镜并非传统眼镜与AI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集摄像头、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于一体的“迷你电脑”。目前,AI眼镜主要分为三类:主打听歌通话的纯音频眼镜、支持拍摄与图像识别的拍照眼镜,以及融合AR光学显示与手势交互的AI+AR眼镜。
软件生态成为AI眼镜竞争的核心,当Meta推出AI应用软件覆盖智能眼镜的同时,国产品牌也在加速布局。
去年宣布在无锡投资10亿元打造产研中心的雷鸟创新,是由TCL孵化的AR品牌,目前其产品已占据中国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雷鸟创新在今年年初的CES 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AR眼镜雷鸟X3 Pro,是支持双目全彩3D显示的AR眼镜。在今年1月发布的雷鸟V3 AI拍摄眼镜,作为不带显示的AI拍摄眼镜,意在对标Ray-Ban Meta。
“眼镜是AI落地最好的载体,甚至可以说,眼镜和AI是生死相依的。”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表示,从很早前雷鸟创新就开始布局AI与AR,2024年雷鸟创新发布多模态大模型AI智能助手RayNeo AI,构建了AI+AR眼镜系统RayNeo OS等。在此基础上,阿里云通义系列大模型将为雷鸟创新的AI眼镜提供全套AI技术和产品支持,成为国内首个大模型与AI眼镜硬件厂商开展的深度定制合作。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行业也越来越关注AI眼镜的人文价值。AI眼镜的演变方向,也正从单纯的性能提升,转向更具包容性的设计。在谈及星眸未来的迭代规划时,陈正建透露,星眸研发团队正在攻克从气传导到骨传导的技术难题,力求造福更多听力障碍用户。同时,团队还开发了镜片文字显示功能,让聋哑人士也能顺畅使用。“科技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我们的目标是让AI温暖每一类需求。”陈正建表示。目前,星眸AI眼镜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即将量产上市。未来,产品还将持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更多特殊群体的需求。
双向奔赴,头部企业落子江苏
“大概2—3年时间,我们就会迎来智能眼镜的‘iPhone’时刻,市场会迎来很大的增长。这不是我们盲目乐观,是基于现在行业技术的水平以及市场反馈来做的判断。”李宏伟表示。
2024年,雷鸟创新宣布在无锡惠山打造 XR整机研发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雷鸟创新未来最重要的设备研发总部之一,聚焦AR视觉芯片、AR光学、SLAM与三维重建、数字人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与精密制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雷鸟创新选择落户江苏无锡,是双方优势互补、双向奔赴的结果。江苏拥有深厚的元宇宙产业基础和科创生态,而无锡作为江苏先进制造核心区和技术创新先导区,将为雷鸟创新提供强大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支持。”李宏伟进一步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无锡高效、务实、专业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加坚定了我们落户无锡的信心。”
江苏正逐步形成AI眼镜产业高地,汇聚了从上游镜片行业龙头明月镜片到各类品牌厂商的完整产业链。继雷鸟创新和星眸之后,今年4月,中科创达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园。开园当天,滴水OS 1.0 Evo、TurboX AI眼镜及移动机器人AMR三大产品发布。园区开园后,中科创达宣布成立AI视觉研发中心,不仅服务于智能汽车,还将推动视觉技术在端侧智能设备、物联网、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