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护士如何让1.6万件手术器械重生
创始人
2025-05-13 07:00:30
0

天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们正在对手术器械进行仔细检查 摄影/本报记者 刘畅

在北京天坛医院有这样一支由护士组成的秘密部队。这支21人的团队没有战斗在手术台的无影灯下,也没有穿梭于病房的喧嚣之中,但她们却从事着风险系数更高的工作——守护每一台手术的医疗安全。她们每天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医疗器械,从一把小小的柳叶刀到价值数十万元的显微器械,每一件都需要经历严苛的“重生”流程,最终以无菌状态精准送达手术室。在护士节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探究每年数万台手术安全有序周转的背后,这群幕后英雄是如何日复一日地坚守与付出。

手术室无缝交接极大提升手术效率

要知道,这支21人的护士团队每天经手的手术器械包近1500个,敷料包近800个,总计要超过16000余件手术器械。

清晨7点,位于天坛医院医技楼地下一层的消毒供应中心准时运转。8台硕大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轰鸣作响,负责灭菌的护士通常需要提前半小时开始准备,排放冷凝水、检查水源、蒸汽、压缩空气压力、测试机器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从一处不起眼的入口走进消毒供应中心,你会发现在这1566平方米的空间里“别有洞天”:一排排清洗消毒设备、密密麻麻的器材推车有序分布在各个角落,堪比医院的“兵器库”。从早晨7点至深夜12点,这里要负责院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工作。按照流程,21名护士被编入不同的岗位,负责清洗、消毒、打包、灭菌、配送。护士们来自多个科室,平均年龄47岁,都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高手。

别看只是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甚是繁复。

天坛医院每年开展的手术量数以万计,每台手术中不同的操作需要相应的手术包,一台手术所需器械可多达数百件。不同术种所需器械各异,从常见的剖腹产包、骨关节置换包,到更加精细的开颅包、颅底显微器械包、动脉瘤手术显微器械包,该中心管理着全院584种手术器械包。由于开展的手术量大,单是开颅手术包就有130个,而每个开颅包中又包含了大大小小70件器械,从不同形状的镊子、剪刀,到血管钳、脑压板,需要护士们严格区分、精准配齐,每一件都要经过百分百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万无一失。

哪里有需要,这些“武器”就被及时送到哪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刘杰英说,往往上一台手术刚刚结束,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便出现在手术室门口,将用毕的器械清点、核对,并确保功能、数量完好无缺。下一台所需的手术器械包也同时准备完毕。这种无缝衔接的交接模式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让临床医护无需离开科室即可获取所需工具。

这里才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器械周转“丝滑衔接”的背后,是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们夜以继日的付出与坚守。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这里却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工作区按照作业流水线被划分为三部分,初步清洗消毒的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以及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存放区,从接收到清洗消毒、灭菌完毕离开,所有器械单向流动,“不走回头路”。

刘杰英说,每台手术结束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专科护士已在手术室里将器械清点完毕,初步擦拭血迹和组织后,第一时间送回消毒供应中心。在天坛医院,每天最早的手术时间是8点,9点刚过,已经有用过的手术包被送回来处理。入口处,一盒盒手术器械按照不同的手术用途和功能被整齐码放在推车上,经过手术室内的初步擦拭,基本看不到明显的血迹和组织,但由于担心藏在细微处的血液或组织凝固在器械上,清洗需要抓紧时间进行。等待它们的是一道又一道严格的流程。

去污区,4个半米多宽的大水槽一字排开,所有器械要在这里进行第一轮手工刷洗。几名护士“全副武装”:专用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圆帽、双层手套、专用鞋,大家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由于隔离衣防水不透气,只要站上两个小时,汗水就能把衣服浸透。

清洗是个细致活儿。消毒供应专科护士马霖拿起一把卵圆钳,这是手术过程中用于夹取布巾的专用钳。她把钳子完全打开后放在水面下方,用专用刷子来回清理钳子的轴节处,以及钳子前端的齿牙。“像各种钳子前端一般都有齿牙,血迹容易渗透到齿缝中,需要刷得仔细些。刷洗过程必须在液面下,怕有气溶胶污染。”

刘杰英说,最难洗的是管腔类器械,比如用于吸取术中血液的吸引器,管腔壁内残留的血液和组织看不见,需先用管腔专用刷伸进去来回刷洗,再用专门的水枪进行冲刷,再放入超声波清洗器“震荡”5分钟,清理看不见的微小污渍。至此,手术器械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去污工作。

随着微创手术越发普及,院内精密器械数量激增,清洗难度成倍增加。近年来,这里陆续引入物流小车、追溯系统等智能化设备,但手工清洗的核心环节始终未变。“机器无法替代人对细节的把控。”刘杰英说。

整个工作间的正中央,8台巨大的清洗消毒器内水流哗哗作响,所有器械要在这里再进行一次彻底的机洗消毒、干燥,才能进入下一步。刘杰英介绍,即便是看似干净的器械,也必须严格执行预处理、手工刷洗、机械清洗三道工序,“少一步都可能埋下隐患”。

每一件器械都能全程追溯到所有经手人

经历机洗后,被分装在不同篮筐里的手术器械进入包装区等待整理打包。几名配包护士仔细检查每一件器械,查看螺丝是否拧紧、齿牙是否完好、表面是否残留水珠,确保每个手术包的数量和质量全部无误。包装环节,负责打包的护士会再次核对每一套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清洁度和功能,并在包内放入明细单,贴上包含操作者信息的追溯二维码。多年的历练,哪类手术包需要哪些器械,护士们早已了然于胸,但每个人依然会对着器材清单再三核查。

“从回收到使用,每件器械都能追溯到经手的每个人,包括使用的患者,这是对医疗安全的承诺。”刘杰英强调。在包装护士手中,一套套手术包被严丝合缝地包裹成长方体状,被送进高压蒸汽灭菌器。抽真空、134℃高温高压灭菌、冷却……经历50分种的灭菌处理后,整个手术包达到无菌状态,最后才能被送进手术室。

每一件器械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刘杰英说,在消毒供应中心,不直接接触患者,看上去好像没有人来监督,实际大家干的是“良心活”,“慎独”是每位护士的职业信条。面对价值数十万元的显微器械,她们像对待艺术品般精心呵护:一把用于开颅手术的钻石刀,光是半个指甲盖大小的钻石刀头价格便高达上万元。为防止这些精密器械尖端磕碰,每个都被套上了保护套,底部还专门垫了橡胶垫。“器械若因处理不当损坏,或是临时无法使用了,耽误的是患者的生命,”刘杰英说,“医生好比战场上的‘冲锋兵’,我们则是背后的‘军火库’。只有器械安全,手术才能高效、患者才能安心。”

2020年,该中心成为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其标准化流程成为行业标杆。刘杰英表示:“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培训与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份幕后工作的价值,我们的团队始终为临床医疗护理保驾护航。”

·对话·

器械安全就是保障患者的命

对话人:北京天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刘杰英

北青报:您从业35年,其中担任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15年,您如何看待这份工作的价值?

刘杰英:很多人以为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就是“发东西”,比如发注射器、纱布、剪刀之类的,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角色早已转变。如今,一台神经外科手术可能用到上百件器械,单价过万的不在少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些“武器”随时处于最佳状态,用严格的清洗消毒程序保证器械安全,因为这就是患者的生命。

北青报:工作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

刘杰英:2018年新院搬迁时,我带着团队设计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区,从最初的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到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布局,确保人流、物流不交叉,这是院感防控的关键。那段时间每天只睡4小时,但看到如今中心高效运转,一切都值得。另一个挑战是应对突发情况。比如一些急诊手术或者特殊手术对医疗器械有特殊要求,护士需随时到岗,保证及时供应。

北青报:您多次提到“慎独”,如何理解这个词?

刘杰英:供应中心的工作大多是“过手活”,松懈一秒钟或许无人察觉,但隐患可能危及生命。比如,一台手术器械包中,某个器械螺丝有松动,台上护士未必能立即发现,但若术中器械突然失灵,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常对团队说,慎独不是口号,而是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的习惯。试想,患者千里迢迢来到天坛医院求医,赶上最好的医生给他做手术,要是手术台上器械出了问题,这对不起患者、对不起医生,也对不起天坛医院,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北青报:您对年轻护士有什么建议?

刘杰英:首先,要敬畏专业。清洗消毒不是简单的体力活,不同材质器械的灭菌方式、包装方法都有讲究,需要持续学习。其次,要学会与临床沟通,结合医生的习惯给他们准备最趁手的利器,比如有的大夫就习惯用某一套手术包,或有的专家每天手术量大,需要加急灭菌手术包,我们优化应急交接流程加急处理,保证手术器械保质保量第一时间安全送到专家手中。

北青报: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想对同行说什么?

刘杰英:祝所有护士同行节日快乐。无论台前幕后,我们的目标始终一致——让患者安全,让医护无后顾之忧。希望每个人下班时都能坦然说一句,今天的工作,我问心无愧。

·延伸·

全市注册护士已超过15万人

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北京市于9日举办“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发布“改善护理服务典型案例”获奖项目,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北京市护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来自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300余名护理工作者参加。近年来,本市护理队伍持续壮大,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注册护士达15.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7.0人,位居全国第一。

本次“5·12”国际护士节主题活动在纪实宣传片《爱·护》中拉开帷幕。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发表了题为《为爱坚守,薪火相传》的演讲,深情回顾了自己56年的护理生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护士王丹丹讲述了自己帮助中年造口患者重建生活信心的故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护士娄渊飞分享了青年护士从“手忙脚乱”到“独当一面”的成长历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蔡军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航副院长、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高凤莉副院长带来原创诗朗诵《医言护道》,深情诠释了“护理是医疗最动人的告白”。来自多家医院的护理团队以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展现首都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近年来,本市护士队伍专业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已建立216个临床教学基地,在老年、伤口造口、脑卒中、急诊、重症等多个紧缺急需专业或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养,累计培养16个专业护理骨干近1.5万人。

面对多样化的需求,本市的护理服务领域也在持续拓展。面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延续性护理服务正积极开展,通过医疗机构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护理人员积极为出院患者在线提供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进行,2018年起,本市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目前已在全市推广,服务项目数量已有数十项。面对老龄化趋势,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也将专业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和床边,本市鼓励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适应老龄化健康服务需求。

护士的执业环境也在逐步优化。目前,北京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区域注册,推进电子证照管理,推进护士多机构执业,有效促进护士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助力护士成长成才,如举办多元化护理选拔、成果展示等活动,发掘优秀人才和护理成果。举办省市、区域、国际交流合作,分享交流经验,促进护士成长。此外,通过精简护理评价考核、开展继续教育等,为一线护士、基层护士松绑减负。

本版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真我太诚意了,16GB+512... 千元机有必要去考虑吗?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对于千元机可能就是配置不咋地,也就能偶尔日常使用,其实...
视觉测量设备气动隔振系统:为精... 在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视觉测量设备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精密加工、半导体制造,还是电子装配,这...
市文广体旅局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应...
南京举办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 5月9日下午,市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联合南京市场景创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
开立医疗涨6.88%,成交额2... 5月12日,开立医疗涨6.88%,成交额2.76亿元,换手率1.98%,总市值141.93亿元。 异...
区块链技术引发行业变革?分布式... 区块链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当前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领域的热点话题。这种技术为众多行...
“唐探”十年:把复杂交给流程,... ‍‍ 作为“唐探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探 1900》承载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故事,更是中国电影工业...
厦门科鑫达取得闭门器上盖侧盖半... 金融界2025年5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科鑫达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3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
思灵(深圳)取得上料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思灵(深圳)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
丰田电动化反攻:2027年前推... 丰田汽车(来源:Electrek) 文 | 陈昱竹 编辑 | 张博文 「 Top 3 News 」丰...
“5G-A”来了,有何变化?速...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亮 实习生 吕文敏 最近,不少广东用户发现自己手机右上角的标识由“5G...
SHURE 100周年庆典圆满... 2025年5月8日,上海 - 全球领先的音频品牌Shure隆重举办百年庆典活动,与核心客户、行业领袖...
孟羽童否认与董明珠“互撕”:她... 近日,有关孟羽童与格力电器前老板董明珠的过往经历再度引发关注。此前,有网友在孟羽童的社交账号留言,提...
爆降千元,被忽略的超值CPU英...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价格。最近偶然发现,英特尔最新的一代Ultra处理器的价格,已经下...
做好新大众文艺的“放大器” 金则宇 短视频、直播领域涌现的优质内容,彰显着新大众文艺创作主体的全民化特征。这背后是数字技术降低了...
孚能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孚能科技(68856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山石网科亮相CHIMA 202... 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医疗信息技术和产品展览会(CHIMA ...
苹果手机再降价 能否挽救在华销... 本报记者 袁传玺 “6·18”购物节前夕,苹果手机再度降价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京东平台上,原价...
海州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版图 □ 本报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唐梦玲 日前,在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的斯克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