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 iPhone 第一代智能手机,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回首往昔,手机进入智能化开始,也不过短短 20 年,却见证了许多厂商的兴衰史。
从 2G 走到 5G时代,手机群魔乱舞的时期早已过去,经历多年的市场洗涤,如今手机市场局面基本固定,无数边缘玩家出局,包括很多大家熟知的品牌以及曾经一度非常吃香的小厂都已淡出历史舞台。以传呼机起家的波导就是典型的代表,它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功能机黄金时代,又被无情湮没在智能手机的浪潮中。
波导传呼机
近日,波导股份公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3.61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62%。
然而,如果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以及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公司的实际营收仅为2.85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利润为511.1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了63.37%。
更为严峻的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9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
这一数据表明,公司的盈利质量堪忧,主要依赖于非经常性损益来维持净利润的正增长。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包括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助等一次性收入,这些收入并不能代表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
这一系列财务指标,尤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直接触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所规定的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根据这一规则,如果公司连续两年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这意味着,波导股份在未来一年中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必须改善其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以避免被退市的风险。
提起波导,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道的已经比较少了。但80后90后对于“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非洲人民都爱的波导手机”这些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宣传口号应该很熟悉吧?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也表示波导手机是其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
1999年波导股份从传呼机转向手机赛道后,便聘请国际知名歌星李玟为其代言,并斥资重金在央视做广告,波导手机一炮而红。
2003年左右达到辉煌的顶峰,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
2001-2007年间,波导手机全球销量破6000万台,成为第一家跻身全球前十的国产手机品牌,也创下了连续七年斩获国产手机销量冠军的神话。
波导手机系列
然而,“拿来主义”“ 营销重于技术”的基因也给波导的迅速跌落埋下了雷。
实际上,波导的辉煌得益于“拿来主义”,其衰落也始于“拿来主义”。
1999年,波导第一批拿到手机牌照。但彼时手机市场依然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等洋品牌占据。
彼时波导创始人徐立华认为,抢占市场是第一要务,他决定和世界第六大手机生产厂商——法国的萨基姆合作,在信息产业部批下牌照的两个月后,波导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手机成品,为波导占领市场赢得宝贵的时间。
也因此,波导依赖萨基姆提供整机方案,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均受制于人。2008年合作终止后,波导研发能力大大倒退,连2G到3G的升级都未能独立完成。
此外,波导的研发投入完全失衡,波导每年将营收的10%砸向广告,研发投入却不足3%。
同期华为海思投入百亿攻坚基带芯片时,波导却忙着冠名足球队、赞助央视黄金时段。
当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谷歌推出第一款安卓手机G1,智能手机浪潮来袭时,波导仍停留在“功能机+贴牌”模式。
这一年,波导手机的账本上贴上了5.94亿的亏损标签,40万台滞销的功能机躺在仓库里。
2008年,波导股份再亏1.67亿元,被戴上“ST”的帽子,波导不得不依靠变卖资产、政府补贴与对外放贷,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此后,波导更是逐渐放弃了智能手机研发,转而玩起了造车等。
从“手机中的战斗机”,到“手机中的落汤鸡”,第一批国产手机的代表波导就此没落。
最后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来总结波导的故事吧,也希望给所有手机厂商带去警醒:没有核心技术的规模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都散了。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