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河北共青团 ” → 点击右上角“ ... ” → 点选“ ★”, 为河北共青团,以后找团就方便啦!
青春因磨砺绽放绚丽光彩
人生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升华
未来几天
团团将持续为大家讲述优秀青年的奋斗故事
今天
让我们走进【感恩奋进 "双争" 有我】系列
认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雄安中心科技创新部负责人段建维
一同感受他身上闪耀的青春力量吧
青春逐梦雄安 科创星火燎原
我叫段建维,是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科技创新部负责人。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雄安新区加快筹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经过两年多紧锣密鼓、精益求精的筹备,2024年12月正式挂牌运行,在对接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奋力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雄安中心聚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吸引了一批高质素专业化青年人才投入雄安新区建设,中心现有62人,35周岁以下青年40人、占比64%,其中硕博人才占比90%以上,承担着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组建复合创新团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等任务。凭着团队勠力同心的拼搏劲头,我们这支开放创新、敢闯敢干、扎根雄安的青年科创团队,在雄安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出了亮眼速度。
对于科技创新而言,方向尤为重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则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口。面对雄安中心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设备匮乏、环境薄弱的现状,我们千方百计为科研人员创造条件,保障科研项目稳步推进。尖端光学研究需要百级洁净度、超低振动等特殊技术要求,我们全力保障实验室建设,团队成员在筹备阶段反复推翻重建20余版设计方案、施工阶段全天候督导、调试阶段精密校准努力提升参数,最终成功建成国际先进的实验室平台,填补了新区尖端光学实验平台的空白。为了凝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合力,团员成员在机房行军床上度过了数不清的昼夜,完成200多种、600多套国内一流设备仪器安装调试,成功打造了卫星导航公共技术平台,在技术开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规范高效、方便快捷的基础服务,解决初创团队“买不起昂贵设备”的困扰,为多元创新力量科技研究插上助力翅膀。如今,已有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十几所院校、研究所、高新技术企业前来接洽,办公楼已俨然变成一个整体的实验场。经过团队共同努力,共获批国家级、省级等科技计划项目15项,成为了雄安新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尖刀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雄安中心将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发挥关键中心作用的重要载体之一,并立下了筹建雄安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中心的“军令状”。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通宵达旦是我们的工作常态,筹建时期的每个深夜,大厅现场总是灯火通明,筹备组成员在倒计时牌前与时间赛跑,技术团队蜷缩在设备机房调试视频音响系统,后勤保障团队推着平板车在展厅往返穿梭,项目负责人用沙哑的声音主持协调会,时钟指针记录着团队连续36小时协同作战的轨迹,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玻璃幕墙,看到百余件雄安科技创新成果在我们的调度中渐次就位时,大家脸上洋溢的都是兴奋喜悦的神情。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雄安中心构建了从项目进场、挂牌、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全流程、一站式”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集中发布了280多项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架起沟通桥梁。90后项目成员入企服务200余家、400余次,活跃在雄安新区科创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助力各类主要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年均同比增长率达100%,越来越多的创新平台不断擦出创新“火花”,变应用场景为发展前景,这些无一不是新时代青年践行“双争”精神的生动缩影。
站在雄安新区这片热土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懂得:所有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人的突破;所有创新生态的构建,都始于人才生态的构建。团队成员选择留在雄安、扎根雄安,除了有一颗“科技报国、逐梦未来”的赤子之心,还被雄安新区诚意满满的政策支持所感动。从“雄才十六条”的顶层设计到“雄才卡”的精准服务,从科研经费的“硬壳托举”到容错机制的“温柔兜底”,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对青年的诚意,不仅是政策文本中的“数字承诺”,更是将人才需求嵌入城市发展系统工程,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攀登科技高峰。
逐梦正青春,奋进正当时。正在拔地而起的雄安新区,对青年人是历史机遇,更是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以建设雄安的赤诚初心、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双争有我”的拼搏劲头,竭尽全力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为未来之城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