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技不如人?神十九回家,中国航天员出舱抬着走,美国的却活蹦乱
创始人
2025-05-05 00:01:31
0

前言

4月30号下午,我国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安全落地,但是在宇航员出舱的时候,三位航天员皆是由工作人员抬着出去的,这一情况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因为在前段时间,美国也有一艘飞船降落,并且全部都是女性,可她们出来的时候,却都是走出来的。

双方的形象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美国的“航天员”出舱的时候不用抬,难道说真的是技术和体质有差距?

任务性质天差地别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国的神舟十九号是为了研究,而美国的太空之旅是为了商业。

神舟十九号的三名航天员,所在地是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他们呆了足足183天。

这可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而是充满挑战的高强度工作之行,在空间站里,他们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平均要工作12个小时。

出舱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般的存在,每次出舱,他们都要穿上近200斤重的舱外航天服,要知道,在太空的真空环境里,每一个动作都要比在地球上费劲得多。

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设备安装、维修,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强大的体力与意志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意外情况。

除了出舱作业,货物搬运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各种科研设备、生活物资,都需要他们亲手搬运、安置。

还有数不清的科学实验等待他们去完成,从生命科学到材料科学,每一项实验都关乎着未来人类探索太空的关键技术突破。

而我国的宇航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太空环境,身体要承受超乎常人想象的考验,在失重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复杂且危险的变化。

光是肌肉流失,每个月流失比例高达5%,经过183天的太空驻留,相当于全身肌肉减重9公斤。

骨密度也以每月1.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个流失量,甚至超过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3年的流失量。

由于没有重力的束缚,60%的体液不受控制地涌向头部,导致航天员的脸部肿胀得像“太空包子”,而下半身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形成了明显的“鸟腿症”。

当返回地球时,更危险的情况出现了,原本在失重状态下均匀分布在全身的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瞬间坠向下肢,2.5吨血液的突然转移,使得脑供血骤降3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航天员很容易出现晕厥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应对这些严峻的身体挑战,我国的航天员们在太空遨游时,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身体的锻炼。

空间站里专门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健身器材,他们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肌肉和骨骼的针对性训练,尽可能地减缓身体机能的下降速度。

即便如此,回到地面后,他们的身体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来重新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

所以,出舱时被抬着,这绝不是所谓的“娇气”,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避免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美国那些“活蹦乱跳”的航天参与者。

美国“宇航员的任务”

这几位美国人乘坐的飞船,仅仅是在100公里的亚轨道飞行,整个飞行过程非常短暂,满打满算才11分钟,其中失重体验更是只有4分钟。

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高端的“太空旅游”,本质上属于商业活动范畴。

在10多分钟的时间内,他们的身体机能根本来不及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如同坐了一趟稍微刺激点的过山车,下来之后自然还能行动自如。

所以说,美国的航天之旅,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富豪们的猎奇心理以及追求商业利益。

这种短期的亚轨道飞行,与我国航天员长期驻守空间站、执行复杂科研任务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而且,我国的做法,在国际航天领域其实是通用的。

保护英雄而非示弱

美国NASA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完成长达328天的驻留任务后,也是坐着轮椅出舱。

俄罗斯联盟号乘组在完成半年任务后,同样是全员用担架转运,并且他们都要接受强制的重力再适应训练,以此来防止突发性晕厥和骨折。

我国航天员更是要经历长达6个月的康复期,每天要进行3小时的复健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毕竟,航天员们的每一次出舱、每一项实验,都是在挑战人类身体与科技的极限,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大规模空间站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所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出舱被抬着走,恰恰体现了我国对航天英雄们的悉心呵护,以及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态度。

这绝不是技不如人,相反,这是我们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但却更具意义与价值的道路。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2025-04-30《“龙马乘组”回家了!神十九返回全记录》

央视网——2022-12-06《航天新征程 | 为什么航天员出舱需要被人抬着走?返航之路比想象中的更燃也更难》

杭州日报——2025-04-15《“水果姐”凯蒂·佩里乘坐火箭成功飞往太空,停留约11分钟后返回地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织牢AI时代数... 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反诈宣传走进“苏超”火热赛场 网络安全创新工作室联盟 中国电信灌云分公司科技护...
圣湘生物发布多款呼吸道新品 以... 9月12日,2025圣湘生物(688289.SH)呼吸道生态技术与产品发布会在长沙举办。围绕不同医疗...
共享“数智”机遇 感受行业前沿... 共享“数智”机遇 感受行业前沿脉动 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黄盛)智能光子CT、精准至微米级...
罗永浩回应被贾国龙称为“网络黑... “这个人真是不可救药了” 9月14日晚 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 回应西贝创始人贾国龙 当天 称其...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简介 文章由山东擎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一、技术原理:螺旋结构驱动的湍流强化传热 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
《无人深空》开发商:最新版已将... Hello Games于8月末为《无人深空》推出了一款大规模免费更新,名为“航行者”。这是6.0版本...
筑牢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行...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段 林 大数据时代,行政机关依托大数据技术显著提升了公共...
2025服贸会:人工智能专题论...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今日闭幕,人工智能成热议焦点】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
原创 性... 真我GT7搭载了2025年旗舰级的天玑9400+移动平台。这颗3nm工艺芯片采用第二代全大核架构,X...
冰川馆社区临展丨《冰芯之谜》空...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社区科普之旅将抵达第八站——古城街道!一场...
汕头华侨试验区:数字创未来 侨...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经济特区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精神。作为汕头经济特区中的“特区”,华...
科学家发现黑洞合并新证据,宇宙...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一场持续了数亿年的引力芭蕾正在上演。两个黑...
揭秘完美世界技术如何赋能影视、...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于9月10日-9月14日在首钢园火热进行中。在完美世界的...
百余项目亮相世界前沿科技大会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核心主题论坛之一,以“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
大江新闻|不止于奖项!江西科技... 9月11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昌召开。 这场大会不仅是对江西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礼赞,更通过奖项...
拓展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其中,深远海区域拥有丰富的风...
具身智能机器人服贸会上演科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编者按: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变化、新趋势,2025年中...
9分10秒,宁波120再提速 9月13日是“世界急救日”。据宁波市急救中心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全市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9...
系外行星:公转周期短到惊人,形...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太阳系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系外行星的存在,则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神秘面纱的一角。这些散...
亿华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亿华通(68833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