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共赴“星辰大海”
创始人
2025-05-02 18:40:42
0

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整整55年,见证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浪漫。

一年前的5月3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六号探测器点火发射。随后,器箭分离,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

彼时正值“五一”假期,江南大地繁花似锦,扎根航天事业数十载的“大国工匠”王曙群却无暇出游,而是在屏幕前,聚精会神关注着嫦娥六号登月的信息。

在上海,从浩瀚宇宙到深邃海洋,一项项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书写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丽华章。在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和王曙群一样投身“大国重器”建设产业工人的匠心和力量。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记者深入航天科技、大型邮轮制造、海底采矿等领域,与产业工人面对面,听他们讲述逐梦“星辰大海”背后的故事。

“搞航天工程,只有100分和0分!”

全国劳动模范王曙群,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一四九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也是我国唯一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从天宫、天舟、神舟到天和、梦天、问天,他所在班组装调的对接机构完成了30余次对接,上演了一场场完美的“太空之吻”。

嫦娥六号登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月壤取回地球。38万千米的高空,对接装置在太空中的运动位置精度,是影响月壤“打包”成败的关键因素。

“对比飞船上的对接机构,这次的对接样品转移机构是一种弱刚性结构,具有体积小、结构复杂的特点,对于装配中的测调、精度控制等要求更高。”嫦娥六号轨道器总装执行经理陈登海介绍。

“首次接触这类产品,很多零件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对污染物的防护近乎苛刻,整个过程我们都战战兢兢。”王曙群坦言。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计划,迈出月球探测第一步。“那是我首次接触到探月工程的产品研制工作。第二年,对接机构研制进入关键时期,单靠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王曙群决定大胆选用年轻人。

“100-1=0”——这句话,王曙群常挂在嘴边。

“搞航天工程,只有100分和0分的区别,没有99分,不能有任何一个细节出错。”2011年,王曙群团队装调的对接机构成功上演“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要实现完美的“太空之吻”,需要将200多个插孔准确并同步插入插座。稍有偏离,插针就会被撞弯,造成信号消失。每套单机必须经过各项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总装,其中十大类31套单机还需经过热循环试验的考核,一次热循环就需37个小时。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这也诠释了王曙群所说的“100-1=0”。

从事航天事业30多年,王曙群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带出了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王曙群和他的团队始终以匠人之心打造国之重器,不断逐梦星辰。

“大型邮轮实现‘从上海到海上’跨越”

2023年7月17日,上海,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缓缓驶出外高桥4号码头,正式出海试航。

大型邮轮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与制造实力。

“要验证大型邮轮的性能,还需要到海上‘跑一跑’。”随邮轮一同出海的马玲,是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部调试工程师。她介绍,调试工作是对新船设备进行系统性测试,向船东演示船舶所有功能,如最大航行速度、最小转弯半径、全速状态下的振动机噪音等。

从2001年大学毕业起,马玲便投身船舶调试一线,从散货船、原油轮、钻井平台到大型邮轮,一步步成为中国造船界屈指可数的女性高级调试工程师。

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要求高、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多。海上试航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面对这一史无前例的工作,2020年初,马玲初步完成了邮轮调试逻辑、工作包的人力配置等工作。但当她上手操作时,发现“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当时在国内,我们甚至都没坐过邮轮,更别说建造。”

邮轮的功能调试,要求各类系统都要在最极端的条件下开展。试航阶段的极限测试风险更大。马玲带领团队在检测区域放置各类参数检测记录仪,记录24小时甚至48小时温度波动。此外,还要兼顾饮用水系统、舱底压载系统、配电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经过8天7夜的海上航行,“爱达·魔都号”提前一天凯旋。“所有试验项目均圆满完成,获得船东船检认可。”马玲说,这标志着大型邮轮实现了“从上海到海上”的里程碑跨越。

“建造我们自己的大型邮轮”是中国几代造船人的夙愿。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2024年元旦,“爱达·魔都号”正式首航,实现了国产大邮轮从0到1的突破。

近年来,马玲潜心研发,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探索出一套国产大型邮轮完工管理体系。明年上半年,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将迎来海试重要节点,作为“守门员”,马玲满怀期待。

“‘下五洋捉鳖’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重镇,近年来,上海的船舶产业创新成果多点开花,高端新船型持续涌现,海洋工程关键核心装备取得实质性新突破。

2024年7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深海采矿重载布放回收绞车成功完成海试,实现超深水海试水深的重大突破,为深海采矿试验给予了全面技术支撑。

“海风飘忽不定、索绞下放长度等因素,均会影响设备稳定性。”面对海域深、负载重、海况复杂等技术难点,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龚存忠感慨,“下五洋捉鳖”的难度并不亚于“上九天揽月”。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龚存忠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从百千瓦级机组到万千瓦级机组,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了一次次跨越式发展,为打造国之重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近年来,他又带领团队不断挑战科研极限,为深海探索贡献力量。

“绞车采用变频驱动,就好比给机器装了‘智能变速器’,能灵活调整运行速度和力度。”研发过程中,龚存忠团队对绞车的每个性能指标和功能特征都反复琢磨、不断优化,最终达到安全载重30吨,容绳量6500米。

为测试绞车的各项关键指标,龚存忠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池—湖—海”多场景试验。“我们研发了精准协同控制技术,给各零件之间搭建了无形的‘桥梁’;同时攻克了大缆径长距离柔性介质收放过程的张力控制技术,可以感知绳子的张力变化,并根据海况自动调整,确保绳子收放恰到好处。”

当前,这一“利器”已广泛应用于科考、海工、深海采矿等领域,并创下一项项新纪录,实现了深海领域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持续推动我国深海重载作业能力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突破。

近期,由龚存忠团队研发的我国深海最大流量粗颗粒矿物泵管系统,经过千岛湖60米水下实验验证,各项技术数据全部达标。这标志着我国深海采矿输送系统研制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逐梦路上,匠心以成——

此刻,王曙群仍在车间反复校准着每一处细节,用极致匠心守护着下一次“太空之吻”;马玲正全力推进“爱达·花城号”大邮轮上千个区域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明年顺利试航;龚存忠则带领团队深入设计研发,持续优化深海装备性能,向更深海域发起挑战。

一项项“大国重器”诞生的背后,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产业工人,用智慧和汗水全力托举,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在时代浪潮中激荡出磅礴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OpenAI董事长:AI行业身... 泰勒 北京时间9月15日,OpenAI董事长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表示,行业正处于AI...
虚拟电厂从蓝图到实践——“化零...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正从技术...
西贝发致歉信!罗永浩火速发声:... 近日,罗永浩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的事件不断发酵,引发关注。 今天(9月15日),南都N视频记者获...
基因编辑技术为唐氏综合征治疗提... 据新华社东京电(记者钱铮)日本三重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交叉学科》...
锐评|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网吗...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87年9月14日,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首次成功连入...
原创 月... 家人们,今天咱唠唠月球背面那档子事儿啊!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惊现 2180 万亿吨的神秘异物,...
机器人跨越“三重门” 【本期嘉宾】 王 鹤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王 潜 自变量机器人公司创始人...
乘客机场下跪求助工作人员 海航... 9月9日晚,海南航空HU7712航班从深圳飞往北京途中,因北京暴雨天气被迫备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这一...
乐享新科技!光明区老年协会组织...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通讯员 曾倩苏 日前,在光明区民政局的统筹安排下,光明区老年协会组织...
这家山东公司,自主研发了机器人... ■ 编者按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推出“走在前、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各产业链上...
重磅发布 | 北京数基建发布“... 9月12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数基建正式发布“知行IntAct”(Intel...
“智”动服贸会 人形机器人不止...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智”动服贸会 人形机器人不止“炫技” 新华社记者王悦阳 在2025年中...
华为穿戴音频新品发布会,新品浮... 9月24日14:30华为穿戴音频新品发布会,新品浮出水面。 华为WATCH GT6系列 华为WA...
原创 三... 9月15日消息,据Fnnews报道,三星的 2nm GAA 技术可能取得了非凡的成果,这也使得其Ex...
小米跳过数字16直接发布“小米... 9月15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社媒上发文,官宣全新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与公众见面。 卢伟...
无化学品循环水处理系统 ---... 梅鲁斯物理除垢设备不用添加药剂的优势性分析 随着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设备的广泛应用,水垢问题日益突出,...
浙江钙科公布“一种生物质混合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钙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生物质混合均匀的节能燃烧阶梯炉”专利公布...
原创 西... 既然公众普遍不相信“预制菜”,各方定义也不相同,也就说明,大家说的不是“预制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太空菜园丰收、开展应急演练……... 央视网消息:上周,神二十乘组按计划开展了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那么他们又解锁了什么新体验?一起来看...
头部险企承保15万架无人机,“... 面对国内过万亿规模的低空经济市场,谁应为风险买单?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