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姗姗 杨崇春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葛巷社区的居民,经常会看到一架无人机从社区卫生站起飞。这是刚上岗没多久的“低空执法队员”。它仅需几分钟就可到达1.5公里之外的创景路,开启自动巡查模式。靠着AI视频算法分析技术,它能揪出一路上“看到”的人行道违停车辆,向车主推送违停提醒,并实时拍照回传到余杭区数据城管综合指挥系统上。
“这是我们刚启用的人行道违停抓拍无人机,目前主要用于仓前街道创明路、创景路两个路段。”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无人机自动识别出机动车人行道违停行为后,数据城管综合指挥系统会先发送短信提醒车主挪车;只要车主在10分钟内将车挪走,就能免去违停处罚;否则系统会自动判断并记录车辆违停行为,发送处罚告知短信。
这次新启用的无人机有“自我驱动能力”,从出发到返航都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人员只需在后台制定航线,选择起飞的时间、地点、高度、速度与巡航方式,无人机就会进行“全自动低空抓拍”。
全自动巡航能力让执法效率倍增,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选择在创明路、创景路等重点区域试点,正是基于该区域特殊的交通治理需求——商圈企业集聚、早晚高峰人车交织,执法队员难免“腾不出手”。借助“传统巡逻+无人机巡检”双轨模式,构建“空中+地面”立体化监管网络,能更高效地维护市容秩序,无人机的“高空视角”也能弥补监控盲区。
此前,余杭区已将无人机用于城市巡逻、防台防汛等,但主要用于简单巡查,并没有成为一种执法手段。
“我们这次把无人机应用场景拓宽到违停抓拍上,用无人机辅助执法,不仅能完善城市智慧巡检网络,也是想借助无人机的‘千里眼’进一步落实非现场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执法矛盾和冲突。”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进一步优化数据城管综合指挥系统,积极引入新技术,增强无人机智能监管的甄别效率、识别能力,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应用范围,不断完善城市智慧巡检、智慧管养网络,打造空地智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