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哲学院院长王俊: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
创始人
2025-04-22 11:21:06
0

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迎来2025。

2025年,注定要成为变革的年份。是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还是在延误中错失转型机遇,中国大学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启示?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而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未来的教育中,文科、理科、工科等的传统专业划分将不断模糊乃至消失,教育将成为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全领域之事,是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以专业划分的条条框框为前提的。

“文科无用论”不是一个新鲜的论调,它在近100年的很多历史阶段里都有出现过,当然它出现的背景不一样,可能曾经是市场经济的“高扬”,这一次则是源于“技术崇拜”。

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技术革命重塑社会,技术精英主导话语权。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会取代大部分文科专业能力。在教育政策的偏向下,国内外多所大学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投入,减少或关闭文科院系,文科规模不断缩减。

“文科无用论”实质是短期功利主义对长远价值的否定。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飞跃虽暂时挤压文科空间,但社会最终仍需回归人文精神以解决根本性问题。文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GDP,而在于守护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必须适应学的东西很快过时”

“文科无用论”本质上是优绩主义在不同知识类型拣选中的反映,以纯粹功利性的“实效”来对不同知识类型进行评判和选择。但是这种“实效”无论对个体抑或共同体都不是真实的,而是基于某种偏狭的认知误区和人云亦云的社会氛围。

因此“文科无用论”与三十年前的“知识无用论”一样,是一种过度理想化的、过度放大特定效果的短视行为。在AI时代,“无用”的不仅仅是文科。在现在技术变迁的背景下,社会变化和知识更新非常之快,我们几乎不能指望在18岁的时候选择一个专业、这个专业能给你一辈子不变的“饭碗”。这不仅是文科的问题,理工科也是一样,而且理工科的知识更新可能更快。

我们整体要慢慢改变“一定要把专业的学习跟将来的就业或者职业挂钩”这个想法,必须适应你学的东西很快就过时,而持续的学习能力可能让你终生受用。

警惕技术崇拜

舆论氛围过度宣扬AI全能,实际上没有看到AI技术底层的知识架构和知识积累,也没有看到新技术产业化背后大量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基础,这样一种技术崇拜会拉低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准,对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的发展也无益处。

在前工业时代,人文学科所涵盖的知识占据了人类知识的绝大部分,包括观念和意义系统的建构、信仰的凝聚、文化的传承等等,即便到了近代的工业化社会,这些知识对于人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个体而言,人文学科的知识是从童蒙教育到公民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从识文断字到经典阅读,到审美品位的习得,到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不是文科的教育范畴。

对于大学而言,无论是11、12世纪欧洲的教会大学,还是起源于唐宋的书院,今天意义上的人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都是当时这些高阶层教育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时至今日,除了专业技术院校之外,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会有人文学科的立足之地,在通识教育、信仰教育中文科也在持续性发挥作用。

“传统专业划分将模糊乃至消失”

在新技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前所未有,知识进路和探索方式均应当从根本上加以重新考虑。文科的研究领域、教育方式、功能定位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去适应这个时代。未来人文教育主要在三个层面:人文通识教育、公民终身教育、精英化专业教育。

科技伦理医学伦理、艺术策展、游戏架构……这些新的领域或者工作的类型,实际上跟文科专业也是密切相关的。人机交互将成为未来文科的一个重要话题,当代和将来的文科应当更加关注伦理和制度设计问题,建构向善的技术,让技术适应个体生活的新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体的出现,知识的获取和持有已经最大程度上实现外包,海量的信息和知识随时可以按需调取。那么未来的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更多的是主体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品位、人机交互能力等的养成,这些能力并不是某一个单一专业的教育能够承担的,而是需要在各个不同知识领域的广泛学习。

未来的知识进路不应因循旧有的知识框架。任何基于传统的和目前的高校内部的知识划分架构,刻意突出文科和理科、理论和实践、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对立的企图,其实质都是对未来知识整体变迁趋势缺乏远见的认知误区。

在这个意义上,在未来的教育中,文科、理科、工科等的传统专业划分将不断模糊乃至消失,教育将成为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全领域之事,是以时代问题为导向的,而不是以专业划分的条条框框为前提的。换句话说,交叉学科不是之前传统知识系统和学科划分的点缀和加法,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知识组织方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民热评:“AI超级联赛”让智... 文旅舞台上,AI导览带您探秘山水;田间地头里,无人机巡检智慧稻田;工厂车间内,机械臂与代码共舞……7...
2025数字城市管理创新类典型... 近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25数字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正式公布2025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着力建...
《时刻V播》20250718:... 轻触时刻,V播在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刻V播,每天几分钟,几个话题,让你记得住、带得走、用得上。 【...
掌握这些小技巧,告别手机发热耗... 在日常的数字生活中,手机屏幕上的小图标常常被我们忽视,但它们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日,一组关于如...
OPPO K13 Turbo系... 据悉,OPPO K13 Turbo系列手机官宣将于明日(7月21日)发布,博主@数码闲聊站 公布了这...
高危巡检有办法了!实探工厂:机... 《科创板日报》7月20日讯(实习记者 李佳怡 记者 黄心怡) “一个机器人能顶3名工人,充电两小时就...
“AI超级联赛”发布9大“场景... 人民网南宁7月19日电 (记者覃心)7月19日下午,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在广西启动,向国内外各路...
聚伟智能手表APP定制:透明化... 在智能穿戴设备蓬勃发展的今天,定制一款专属智能手表APP已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聚伟科技基于20...
英媒:多发表情包 交流更顺畅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7月2日报道,在与朋友的信息交流中使用表情符号的人...
人人争当创新主角,这家企业把创... 7月17日——19日,歌尔潍坊总部和歌尔青岛全球研发总部同步举办了歌尔创新大会,通过技术发布会、创新...
兴洋科技取得火炬长明灯点火系统...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内蒙古兴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苏州中芯微纳取得气敏传感器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中芯微纳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气...
蚌埠市图书馆:VR技术引领阅读... 蚌埠市图书馆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勇立潮头,积极寻求创新服务模式,为市民带来全新的智慧阅读体验。近日,该馆...
云路特变取得新型叉车安装结构专...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岛云路特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叉...
中国队在世界杯夺冠了!是机器人... 被称为“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RoboCup正在巴西萨尔瓦多举办。 本届比赛采用“AI赛”,即机器人根...
信息通信业总体运行平稳 李芃达 本报北京7月19日讯(记者李芃达)“今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电信业务收...
聚焦硬核科技 “创业丰台202...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9日电 (林瑶 朱建宇)作为丰台·学子回家行动重点活动之一的“创业丰台2025”...
宇树科技IPO最大参股方曝光,... 来源:小青说市 机器人产业革命加速:宇树科技启动IPO,行业或迎新变局 2025年7月,机器人产业迎...
含山创环水务取得二沉池自动清洗...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含山创环水务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二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