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执掌手术刀,数字医疗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创始人
2025-03-20 19:21:41
0

半月谈评论员 孙晶 吴慧珺 刘天宇

外科手术的发展经历了开放手术、微创手术,进入今天的机器人手术时代,逐渐朝着精准化、安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医疗特别是手术机器人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重塑外科手术的未来,还通过远程操作和人工智能的结合,重新定义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在数字医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应对设备成本高昂、人才短缺、科技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重塑外科手术的未来

手术机器人自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达芬奇手术系统为例,这一系统已成功完成超过1000万例手术,涵盖泌尿科、心脏外科和妇科等多个领域。手术机器人拥有高精度的机械臂和3D高清视觉系统,使外科医生能够在微创手术中实现更高的灵活性与控制力。

2024年8月21日,观众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参观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杨健表示,手术机器人是临床治疗的有效辅助工具,能辅助医生开展精准、复杂的手术操作。手术机器人一般分为操作型和定位型两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属于操作型机器人。定位型手术机器人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较多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机器人等均属于定位型机器人。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术机器人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现代手术机器人能够实时分析手术过程中的数据,帮助外科医生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机器人能够识别解剖结构并提供实时反馈,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成功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副主任范宇告诉半月谈记者,得益于机器人的多维度机械手,以及3D放大立体视野,现代机器人手术克服了外科医生“眼花,手抖”的生理瓶颈,给狭小空间内的精细操作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此外,现代手术机器人的分体化设计,也极大减轻了术者的操作疲劳程度。

此外,远程手术的兴起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手术。借助5G/6G高速网络,外科医生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控制机器人进行复杂操作,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患者的治疗。这种进步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为全球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医生教育培训方面,AI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一代模拟器结合AR和VR技术,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其操作技能。范宇表示,传统的开放式外科操作,视野只局限在术者和助手之间,对外科教学意义非常有限。很多手术步骤只能在图谱上观看,距离外科实践尚存在一定差距。腹腔镜技术极大地解决了视野的问题,对外科操作的提示,不仅是微创化,更是教育培训方面的公开化。而在机器人时代,虚拟环境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对外科教育培训,很多外科教育和培训都可以在虚拟场景里进行,极大缩短了学习时间。

加速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在手术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企业通过不断研发新型手术机器人系统来满足市场需求。杨健表示,国外的发展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有利于我们实现国产手术机器人的跨越式发展。例如,定位型手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前一直由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垄断,近两年国内相关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定位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性能达到并超过进口设备。

欧洲尝试进行了一系列AR甚至VR的术中导航技术,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精度,提高手术完成率。许多欧洲医院积极参与新型机器人技术的临床试验,以推动技术进步。

范宇介绍,对比欧洲,我们自己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在紧跟国际潮流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从裸眼3D技术到分体式机械臂构架,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不断尝试区别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新模式,并在我国的海量医疗市场中不断尝试,最终形成中国自主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政府政策支持和本土企业创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如上海微创、天智航、艾瑞迈迪等公司正在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医疗产品。此外,中国还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服务,以提高偏远地区患者的就医便利性。

杨健表示,手术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多,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社会资本开始关注手术机器人行业,大量本土手术机器人公司成立,并分别研发了各自的手术机器人产品,改变了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进口设备垄断的局面。

未来数字医疗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手术机器人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AI、5G/6G网络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远程手术、个性化医疗和智能健康管理将成为新的趋势。

2024年11月8日,一名观众(左)在第七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复星医药展台体验操作一款外科手术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杨健表示,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产学研医一体化发展,要让我们的最新技术与临床实际结合,真正实现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普及。

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克服一些挑战,如高昂的设备成本、专业人才短缺以及公众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等问题。范宇坦言:“在一些硬件及专利层面,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而在杨健看来,手术机器人涉及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目前我国手术机器人高端人才非常短缺,未来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尽管AI在手术机器人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数据隐私、伦理和安全等挑战。“国家层面适时推出相关政策法规,可有效降低数据隐私泄露风险。AI决策失误的问题现在看来不能避免,我们一方面努力发展技术提高AI模型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采用人类医生检查确认AI模型的预测,以避免错误输出结果,能大大降低由AI决策失误带来的临床诊疗风险。”杨健说。

手术机器人只是代替传统的人手,去执行手术的操作,但手术的执行者仍然是医生,而不是纯粹的机器人。范宇表示,我们不应将手术机器人及AI手术完全等同于手术被机器人接管,完全摆脱了人类的操作和监管。在现今阶段,AI技术更多的是为人类的决策提供依据。超一流或极具挑战的操作,仍需要经验丰富、操作精准以及胆识过人的术者来完成。

(来源:新华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技赋能智慧警务 彰显央企担当... 5月14日至17日,以“新技术 新装备 新质战斗力”为主题的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
杭州华耀通信取得PDU模块总成...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华耀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P...
淮安曼恩斯特取得过滤设备相关专...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淮安曼恩斯特流体技术有限公司取得...
10万专业观众+2万家庭打卡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 5月18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闭幕。四天时间,全球目光聚焦星城长沙...
天能集团取得铅酸电池浆液回收设...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能集团(濮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新疆夜空不明飞行物是什么?揭秘... 5月16日晚,新疆多地拍摄到一个发光移动的物体,引发关注。 5月18日,航天科普博主及星空摄影师对此...
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发... 5月17日,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上,2024年度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发布。...
倚光(深圳)科技申请显示模组专...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倚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显示模...
原创 骁... 在国补优惠的加持下,骁龙8Elite机型跌到了2294元,是目前最值得推荐的性能旗舰,其游戏表现和能...
2人死亡!小米SU7又一事故!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 电动知家消息,2025年5月17日凌晨,贵阳花果园区域发生了一...
腾讯云加码AI投入和产业布局 ...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5月16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广州峰会召开,腾讯云宣布将全方位加码AI投入,以...
中国空间站内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月16日发布消息称,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了在我国空间...
向未来发问,激励更多“从0到1... 解放日报记者 俞陶然 科学家走红毯仪式是每年上海科技节的启动环节,今年的科学红毯秀与往年不同,人形机...
太空中的气象“哨兵”风云三号G... 风云三号G星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它在距离地球407公里的轨道上翱翔,这一较低的轨道高度...
济南恒瑞取得地基基础压力检测设...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济南恒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地...
民政部康复辅助器具重点实验室“...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2025年5 月17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暨...
华晖五金取得防夹损的机械手夹具...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华晖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取得一...
全国首条全自动辐射板生产线在綦... 保温上料、铝板上料、盘管、检测、涂胶、刻印……5月13日,全国首条全自动辐射板生产线在重庆綦桥科技有...
原创 纪... 2016年,王亚平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她的名字在宇航员队伍中熠熠生辉,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这位充...
报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李京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