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来便有分量,半是刀锋、半是丝柔,字里行间是露比考尔式的信念,我不得不相信女性不仅可以拥有蝴蝶,也可以拥有飞船。
文|童喆
「她」与名为温柔的未来
不久前,我蘧然听闻顾适的科幻短篇集《2181序曲》出版,其中一篇作品又入围了2024年雨果奖,甫一打开,便陷入其极尽温柔的浪漫想象里。顾适,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丈量了“她”所见的未来。
《<2181序曲>再版导言》入围雨果奖。图源 豆瓣
读科幻小说,读得是一股味儿。大海中央的母舰、洪水已至的城市、跨越时间的冬眠,这是科幻的底色,仿佛能嗅到废铁与窨井的味道,寒意透着字眼儿发散,一口气读完,却发现贯穿其中的是熠熠生辉的女性群像,“她们”既能独立探索生命边界,也能选择想要的未来,“她们”并不是这个世界的注脚。至此,《2181序曲》为硬科幻构建了充满人文情感的未来叙事,合上书页,我只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与温情久久萦回,缓缓发散。
本书的压轴之作,《(2181序曲)再版导言》值得反复阅读。冬眠技术已是个陈旧的词汇,但这部作品要讨论的是跨越时间长河后,又该如何看待生存与繁衍、亲情与爱情、抚养与赡养,正是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才给这个史诗般的故事赋予了人性的光辉。作为群像小说,出场的16位角色全为女性让我读之大呼过瘾,她们中有人确立了冬眠制度,有人却拼死反抗,有人用漫长的沉睡逃避现实,有人却想在时间之中找寻未来,跨越百年的冬眠何尝不孤独,每一位“她”都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她们坚定执着,她们温和有力,她们是这个冬眠时代的乌尔苏拉。
宝拉·柯特莱西自编自导自演的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C'è ancora domani)官方剧照。
“如今,我们在星海之中寻找远方,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去到哪里,而是我们不畏启航。”这段诚挚的文字似乎并联了作者的意志,把女性的坚韧擘画的淋漓尽致,寥寥几笔又道尽了科幻的浪漫。女性生来便有分量,半是刀锋、半是丝柔,字里行间是露比考尔式的信念,我不得不相信女性不仅可以拥有蝴蝶,也可以拥有飞船。
柏拉图主义有一个概念:文学的功能是逼真的现实反应。在我看来,即使是科幻作品,文本很大程度上也能映射现实的冷酷。科幻里的男性角色能畅游海底两万里,也能摘下星星送爱人,而女性角色多为寡淡的背景板。但在《(2181序曲)再版导言》里,作者为女性角色赋予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她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来源于自我意愿,能认清后果,能承担责任,她们已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这才是应有之现实,我见之女性。
这一点在《2181序曲》的开篇故事《母舰来到大海中央》中就已显露端倪,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短篇。作者铺开“未来水城”的画卷,撒下一家四口的生活碎片,从“岛屿”、“蒲公英”和“浮船”的罅隙中泊泊流淌出女性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最温柔的憧憬。最后女儿“宵明”把自行车停留在旧世界,用自己的双脚,走到大海的中央,女性的内驱动力在这一刻有了最动人的诠释。掩卷回神,我早已相信,在那温柔的未来,“她”大约就是这样。
不止于此,《2181序曲》通过八个故事,为女性探索了更多的可能。比如《误入骑途》提到人工智能的性别设定,来自服务者多为女性的刻板印象;《弑神记》以母系氏族为样本,表达了生育的神圣;《择城》通过女性视角的介入,给生与死的抉择注入人类的温情。正如作者所言,她试图去建构性的展望更加平等的性别观以及可能的积极未来,因此,《2181序曲》不只体现了已去的现在,更在思考已来的未来。
读到后记,看作者呼喊着“现实已死”,我不免想到蒙克的画作《太阳》,这是我见过最有生命力的“光”。
《太阳》(The Sun),蒙克,布面油画,挪威奥斯陆大学百年礼堂(Alua)实景。图源 @unioslo
“现实已死,而人类,将会成为新文明中的神话。”太阳周围蓄势待发的光晕,一如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未来,不断自愈的蒙克和冲击虚构之地的女性在我眼前流动、重叠,这是《2181序曲》独有的温柔,她们把这份温柔的力量掷向未来,似一块纯净的黎明。
“只有通过科幻,我们才能努力接近现实;只有通过科幻,我们才能勉强窥见当下。”建构性小说的魅力大抵也在于此,如果这个世界上女性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她”应该担负起哪些责任、拥有哪些权利,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正是《2181序曲》抛给我们的问题。 完
本文作者童喆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奉化区税务局干部
该文刊登于《中国税务报》税收文化专刊
原文标题:她们拥有“蝴蝶” 也拥有“飞船”
编辑:李一园 徐寅琛
内容顾问:钱阿姨
头图:《太阳》(The Sun),蒙克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策划:市局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出处:宁波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