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速度改造人类社会。特别是蛇年开年,中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引发的强劲风暴席卷全球。
重庆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如何抢抓人工智能重大机遇?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重要战略性平台,如何迎接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人工智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回应“DeepSeek热”时称,DeepSeek和机器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向豆包求助;当老师在制作教案时,寻求DeepSeek支持……不知不觉中,AI已悄然融入校园学习生活。然而,如何有效利用AI为教育增效赋能?家长、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革?日前,江小妹走访两江新区的中小学校,探寻这股“AI风”背后的教育突围与创新。
从作业到课堂
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请围绕生活中亲历的一件事,写一篇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11岁的橙橙看着作文题,熟练地“请教”她的AI老师——豆包。输入自己的经历,精准提出作文要求,十秒钟后,一篇完整作文呈现眼前。
▲橙橙在AI辅助下完成的命题作文。受访者供图
橙橙是两江新区星光学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和AI“打交道”已有9个多月。“我会用豆包、DeepSeek、Kimi。”橙橙说,她会在豆包上练习英语听力,也会从以前熟背作文范文,变为与AI反复“切磋”,定制一篇让自己满意的作文。“这比死记硬背有趣多了,我反而会记忆更深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火,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
开始兴致勃勃地探索
DeepSkeek等AI应用。
从作业到课堂,从学习到生活,
各个学校刮起了一股“AI风”。
▲星湖学校学生与接入DeepSeek的电子班牌对话。学校供图
在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一部电子班牌,显示着班级公约、当日天气、优秀作业等信息。“我们已将全校电子班牌统一接入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等AI大模型,实现人机对话,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星湖学校智慧教育中心副主任冉运均说。
▲星湖学校“云上星湖”学生评价。学校供图
作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近年来,星湖学校治致力探索“双层五维”智慧教育实践。以学校“星耀学生评价”为例,通过“云上星湖”微信小程序,家长可从德智体美劳多个维度掌握学生情况,并参与评价,每学期期末还将生成一份学生个人电子成长册。如此精准“智慧画像”,无疑为教师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西大附中星辰学校学生通过AI系统进行英语听说练习。学校供图
据了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目前已完成DeepSeek满血版本地化部署,成功开发适用于教学探究和数智化管理的智能助手。
追赶新技术
教师面临转型“阵痛”
助力设计教学方案、批改作业、制作教学资源……人工智能同样为教师减负。然而,“AI教师”是否真的能取代真人教师?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给出了否定答案。
“课堂教学并非单一的‘知识输入’,还有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组织,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交流,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教育温度。”张先彬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自控力及专注力不足的情况,真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尤为重要。
▲西大附中星辰学校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书法授课。学校供图
“AI工具的泛化使用,使知识的获得渠道变得丰富,也更加便利。”西大附中星辰学校信息科技备课组组长康妮坦言,教师一面抓教学一面学习新技术,有限精力下追逐技术容易产生“技术自卑感”;同时学生善用技术获得知识,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权威性”逐渐弱化,继而产生“专业焦虑”。
虽然教育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教师职业不会被AI取代,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无疑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智慧教育并不是普适教育的对立面。”西大附中星辰学校教学指导部主任吴蓉梅说,智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时代的“创造者”,而教师则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把关人”。
▲星湖学校开展AI教研平台应用培训。学校供图
走访中,江小妹发现,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
各学校通过组建数字专员工作小组、
开展AI技术培训等方式,
帮助教师转变认知,
与技术和谐共生,与同伴共享共建。
“人工智能应该成为我们的‘帮手’,真正为教学所用。”康妮说,面对技术浪潮,教师应尽快转变认知,完成身份升级,成为探索AI 的“践行者”,积极拥抱技术,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好示范。
AI“狂飙”
重视培养青少年信息安全意识
从ChatGPT到OpenAI,再到DeepSeek,技术的狂飙突进,令人惊叹,但同时也让信息安全问题浮出水面。
江小妹走访发现,虽然各学校均表示,采集的学生数据均储存于本地服务器,严格保护学生的数据隐私,但不少家长仍对孩子的信息安全表示担忧。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两江校区),学生正在进行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学校供图
“学校在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信息隐私保护意识和信息安全法规意识。”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说。
随着《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
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
国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
已从立法层面延伸至教育领域。
▲“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活动。
江小妹了解到,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活动,专业信息技术老师走进各个中小学课堂,围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合理科学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欺凌”等内容,为9-14岁青少年儿童讲授网络安全知识课,引导学生科学用网、安全触网、文明上网。
而在高校层面,个人信息安全和防范AI滥用则更加严格规范。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使用 AI 工具时提前向教务处备案,并确保数据采集符合隐私保护标准;华中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在使用AI辅助学习时需上传学习日志,系统通过分析数据预测学业风险并触发帮扶机制。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学生走进企业园区,提供信息安全相关服务。学校供图
“当然,人工智能并非‘洪水猛兽’,我们需要提升学生的伦理意识和正确使用 AI 的能力。”武春岭表示,学校两江校区位于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园,这为深化产教融合带来机遇,“我们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联动辖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科普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善用人工智能
家校社共同守护教育本质
面对技术发展这把“双刃剑”,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为教育增效赋能,成为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课题。
“我们要做的是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时间、平台和空间。”张先彬认为,智慧教育不是迷恋工具,而是以学生发展诉求为出发点,结果导向式地进行教学流程再造。比如,让学生成为“小老师”,运用AI辅助工具进行知识学习和备课,再到课堂中进行讲课展示,“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检索、归纳能力,知识内化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也激发其知识探索欲和学习自驱力”。
▲星湖学校学生在“星耀学生评价”自动兑换机前兑换礼物。学校供图
如何防范学生对AI的过度依赖?武春岭认为,有序监管和家长的“陪伴式”学习是关键。“要给孩子特定的学习平台和软件环境,同时把控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孩子沾上‘网瘾’或走向极端。”武春岭说,人工智能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更是提醒家长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对人工智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放任将孩子交给人工智能。
对家长而言,AI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更为显著。橙橙的母亲刘女士对人工智能持中立态度,但她清楚认识到AI为家庭教育带来的改变:女儿可以从一些重复性作业中解放出来,专攻错题难题,在运用AI中训练独立思考和精准表达的能力;自己和丈夫“分工”陪伴女儿学习、生活,并和女儿交流、协商,达成使用AI的准则公约。“我们应该成为AI的主人。”刘女士说。
▲学生和AI机器人互动。学校供图
“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扑面而来,人类何以面对未来?”这是2017年,星湖学校建校之初,张先彬思考到深夜,写下《新学校诞生记:面向未来重新定义教育》中的 凝问。
如今,8年过去,当再次翻开这篇文章,张先彬依然答案坚定——以教育的温度,厚植人类的善良;以教育的理性,定位科学的方向;以教育的情志,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培养内心温暖、头脑科学、身体强健的人。
你对AI深度参与学校教育
有什么看法和观点?
欢迎在评论区与江小妹分享
上一篇:识别AI造假,只靠网友眼尖?
下一篇:黄德宝:用生命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