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诊疗能取代医生问诊吗?
创始人
2025-03-05 22:21:40
0

本报记者 李迅典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日常生活,例如在医疗领域,不但医生开始使用AI作为辅助诊疗工具,病人也开始“用AI进行初步问诊”,这种情况引起广泛讨论。该如何看待AI诊疗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未来AI是否会取代医生?《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儿童医院,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如何让“AI医生与人类医生完美配合,实现‘温度’与‘精度’的世纪融合。”

会诊现场,倪鑫(左一)和团队分析患者CT影像。 李迅典 摄

AI结论和专家意见高度吻合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到早上9时,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服务中心就有很多焦急的家长在等待。繁忙的节奏在这样一所全国知名的医院已是家常便饭,如何让孩子们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得到治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治疗更多的孩子,是倪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5—2027年是‘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国家不仅要求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儿科,社区也需要具备儿科的诊疗能力,但我国目前儿科医生的缺口仍然很大,如何让儿童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就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AI大数据模型的兴起,我们发现AI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甚至在疑难杂症上有更突出的作为。” “有人说,儿科是哑科,孩子不会表述,有AI医生的辅助加上人类医生的判断,诊疗效果事半功倍。”倪鑫介绍说,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召集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神经外科、精神科、感染内科等科室的13名知名专家,对一名8岁男孩的病情展开讨论,并首次使用了AI儿科医生辅助,结果AI儿科医生给出了与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吻合的建议。 “大约在一年前我们开始设想能否‘建造’100万名儿科医生。其实早在2016年我们就推出了基层儿科呼吸道系统疾病诊治辅助系统,医生在接诊时将病人的主诉和检查化验结果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跳出协助诊断,给出初步建议,如果诊断明确,还会给出用药建议。”倪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儿童医院联合科技公司新研发的AI系统可以快速学习、更新专业医学知识,系统里输入了医院300多位知名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们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自2月13日首次引入AI会诊后,在之后的两次门诊治疗中AI得出的结论和专家的意见高度吻合。 AI是医生的第二双“眼” 在倪鑫的引导下,《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会诊中心,见证了一场“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模式,儿童医院的8名专家聚在一起研究着两个特殊病例,在认真查阅病史、CT影像、病理结果等后,专家们给出了大概的治疗意见。 “来吧,看看AI医生怎么说。”倪鑫话音刚落,显示屏上AI的诊疗结果迅速得出,从分析可能的病因到用药,再到后续的推荐治疗方案一目了然,“看,和我们的结果差不多,只是它(AI)更高效。”记者看到,在会诊过程中,AI 医生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为人类医生提供知识支持,而人类医生则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患者的关怀,做出最终的决策。 倪鑫告诉记者:“有了 AI 医生的辅助,我们就像多了一双‘眼睛’,能更全面地看到疾病的全貌。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几款AI医生,第一是家庭型AI儿科医生,我希望AI医生可以走进千家万户,以后普通疾病在家就可以向它咨询,例如几月该打疫苗,甚至咳嗽一声,它就会主动与你说话,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自主和它沟通;它可能还会提醒你饭前洗手,在呼吸道感染高峰时,要勤开窗通风等,相当于一个保健医生。第二是社区型AI儿科医生,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社区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但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区有了AI儿科医生后,可实现AI医生与人类医生双轨制配合,AI医生具备大量的儿科疾病知识储备,能够协助医生在社区诊治好孩子简单的病情。” 机器无法复制人的温度 倪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非常大,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年门急诊量约为300万人次,医生工作量繁重。如果AI运用更为广泛和成熟,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就诊效率。 在被问及对于AI能否彻底取代医生时,倪鑫表示:“人类医生至少需要学习5-8年的时间,很多医学知识机器两天就全部学完了,那医生是否会下岗?我认为永远不会,人脑确实比不过电脑,但是临床实战操作是需要人的经验来完成的,AI只是思想,它无法替代人类去完成一台手术,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AI会操作吗?它还不会,但AI的加入会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AI医生没有医师资格,真正具备医师资格的是人类医生,处方不仅仅是几张纸那么简单,它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和人性的温度。”倪鑫描述说,当机械臂悬在半空准备为患者做手术时,患者需要的不仅是手术成功,更需要的是医生可以轻拍肩膀说“别怕”,AI算法可以推送百万份诊疗指南,但无法感知抑郁症患者藏在玩笑里的求救信号,也看不到当癌症患者听到“五年生存率”时颤抖的嘴角,这份温度是机器永远无法复制的。“医疗的温度,是问诊时耐心的停顿;是在比对CT影像时,人类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及家属紧张搓衣角的细微动作。AI只是冰冷的机器,处方权必须牢牢握在人类医生手中,因为人是有温度的。” 在被问到未来是否会推动更多国际合作时,倪鑫笑着说,“我有两个好朋友在美国顶级儿童医院工作,他们看到我们的AI医生‘上岗’后马上给我打电话说‘这真是一件大事情’。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推广,因为这些区域的不少国家儿科医疗水平相对薄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正商服务与郑州联通合作 接入联... 观点网讯:正商服务携手郑州联通智慧城市军团,就物业服务AI生态达成合作,并在5月22日成功签约,标志...
智元机器人新一轮融资,京东参投 日前,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此外,包括上汽在内的多家老股东也进行了增资...
杨德龙:中美在科技领域呈现出你... 中美在顶尖科技领域现在可以说是你追我赶,各有千秋。最近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在科...
声通科技(02495.HK)与... 2025年5月19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在华为云TechWave峰会2025上,声通科技(024...
英媒:符合美国监管要求背景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路透社25日报道称,美国人工智能(AI)巨头英伟达拟新推出一款专门面向中国...
安全+数智 AI赢未来 C3安...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持续交汇合流、虚实世界加速重构的当下,网络安全产业既迎来焕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更肩负生...
胸外科微创 上海技术“全球共享... 在日前开幕的2025上海科技节上,上海市肺科医院两大医疗技术突破引发关注——当微创技术在国际舞台持续...
泛基因组干货 | 动植物基因组... Highlights 1.泛基因组整合物种内所有个体基因组信息,蕴含的遗传多样性远超单一参考基因组,...
科学天团开讲!7位大咖在成都叩... 改变世界的每一次创新 都源自一次面对未知的追问 屈原问天 用173个问题叩问万物 李冰问水 巴蜀有了...
海口新添一中试实验平台及国际科... 记者郭萃 党朝峰 5月25日上午,海南微智高端医疗器械中试实验平台及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在海口国...
江苏京创申请工作台自调平相关专...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京创先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工...
iPhone 新系统「阳光房」... 距离苹果发布传闻中「十年来风格最大更新」的 iOS 19,只剩下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今天彭博社的通...
解锁SDN:软件定义网络,重塑... 网络变革的新时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网络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
共绘未来视界|中国移动元宇宙和... 5月23日,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部指导,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主办,咪咕新空承办的“元链新篇·生态共...
斯普瑞取得纸张对齐装置专利,使... 金融界2025年5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惠州市斯普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手机轻轻一晃就进广告,还有人不... 上班路上,想查看车辆信息点开交通信息APP,却跳转到某电商购物平台;闲暇时间,点开视频APP煲剧,却...
京东,投了稚晖君 5月24日,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京东和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新一轮融资,上汽旗...
持续至6月1日,怀柔科技周上新... 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24日,2025年怀柔区科技周主题活动在怀柔科学城城市客厅举办。活动通过“...
祝贺!我国又成功攻克一项技术难... 中国团队攻克钙钛矿规模化生产技术难题 我国企业和高校创新团队提出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的涂层革新技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玉屏一座无... 5月19日,玉屏侗族自治县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菌包生产车间,多台大型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进行菌包的定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