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网站报道,她师从图灵奖获得者,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国际知名企业的首席科学家。
回归清华,她以“学术界+工业界”双重视角助力国内计算经济领域发展,探索计算理论、区块链算法博弈论的广阔未来。
她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0级本科、2004级硕士校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婧。
“做最好的科研”是陈婧出国留学时的初心,要将最好的成果带回祖国,更是她不曾动摇过的信念。
日前,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从麻省理工回清华,她立志“做最好的科研”!》文章,介绍陈婧归国情况。文章写道,回归清华,她以“学术界+工业界”双重视角,助力国内计算经济领域发展,探索计算理论、区块链、算法博弈论的广阔未来。陈婧于2004年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获得该校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在图灵奖得主西尔维奥·米卡利(Silvio Micali)的指导下,她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学业。
陈婧(资料图)
她读博期间,就攻克了经济学里一个特别难的课题——认知博弈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她的研究成果直接被写进了教材,这说明啥?说明她的研究牛到家了,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这还没完,她在美国石溪大学教书的时候,又和团队一起搞出了一个全新的共识协议,直接推翻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假说。这可是在区块链领域的大突破,让整个行业都震惊了。她的这些成就,可不是吹牛,都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曾是阿尔戈兰德的首席科学家,究竟为何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回到国内?答案并不是单纯的“爱国情怀”那么简单,而是源于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填补国内区块链领域的空白。
在陈婧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一股强烈的“回归潮”背后的深层逻辑——学术不再只是为个名声而存在,它已然成为了国家科技崛起的关键。
她离开美国的这一决策,带着无数专家的质疑与不解,但她依旧坚定无畏:“回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她的声音,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全球科技的紧张局势。
陈婧(资料图)
最近离开美国回到国内的屡获殊荣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区块链专家陈婧,目前已在清华大学任教。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任教近13年的生物统计学者胡懿娟,今年也回到了北京大学担任全职教授。2024年7月,顶尖癌症科学家孙少聪返回中国组建实验室,之前曾受到美国政府的调查。今年9月,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华裔科学家王中林结束了在美数十年的职业生涯,重新回到中国开展纳米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随着中国加大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投入,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和智能合约等领域的应用,这个市场的需求早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陈婧身为区块链领域的资深专家,当然能看清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相较于美国日渐复杂的监管政策和竞争压力,中国市场不仅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也大。对于陈婧来说,回国意味着能够继续做自己熟悉的工作,还能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她做出的这一决定,明显是精明的商业布局。
留学时期的陈婧(资料图)
陈婧的归来,为国内相关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理念,带来了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望攻克更多长期困扰国内科研的难题,推动我国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升我国在全球科研版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