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华鹏伟 华夏 周家禾 李子硕
能源需求增长和系统转型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动电网和电源建设迈向新局面。国内电力设备一方面受益于国内能源转型带来的电网建设,另一方面受益于需求增长下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同时以柔性直流输电等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链革新。AI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工控行业迈向新局面,其中包括市场的增长,业务的开拓和产品的升级等。在电力电气系统等多环节需求引领、技术进步与国内海外多市场的共振下,优质设备企业的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开启。
▍电力系统升级:长周期景气,国内外共振。
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不仅包括风电和光伏装机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推动电网的建设和升级,在此情况下电网建设有望维持长周期景气。我们预计国内电网投资在2025年有望继续保持10%+增长,延续稳健增长趋势,结构上跨区域输电能力建设与电网数智化升级并举;而电网板块在供给端的稳定状态和电网招标体现下的理性价格体系等有利因素长期存在。另外,配用电网投资主体分散,需求与其项目直接经济性关联较大,但随着分布式能源发展、终端能源电气化逐步起量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配用电网的建设也有望迎来新的变化,不仅包括硬件的安装,还包括软件的升级。
▍电力设备出海:国内双线并举,海外关注商业体系搭建。
近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加速“走出去”,一次、二次设备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源于海外需求的增长和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目前看,欧美市场伴随新能源渗透率提升,AI带动用电量增长和电网更新带来需求的持续释放;一带一路国家电力扩容和智能化升级的迫切性较高。我们看到变压器、电表等设备出口伴随着海外需求的增长延续着增长趋势,从而为部分企业带来高利率的增量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关注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商业体系建设,相关企业通过搭建本土化产能,深耕各个海外区域市场,有望保持长期稳健增长。
▍工业控制:政策推动,技术进步。
行业周期变化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当前工控行业的发展。工控行业仍处于2022年以来的下行周期,但行业降幅目前已经有所收窄,2024年11月PMI已经转正并达到近五年同期最高值。同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制造业需求持续改善,同时考虑库存周期的变化,工控行业有望迎来需求景气上升。同时,人形机器人等行业为驱动器产品开启新的应用场景,带来新的技术进步,形成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工控企业出海趋势延续,逐步为自身发展打开市场空间。
▍电源设备:交付景气期渐近,关注类基荷电源。
新能源大比例接入与用电需求增长,对基荷电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拉动了传统火电、核电、燃气发电等类基荷电源加速发展,从而在更大范围地发挥系统支撑能力;上述行业需求变化,催化类基荷电源逐步进入产业链交付旺季,其中部分基荷电源的建设有望长期维持高位,从而进一步推进关键环节的国产化替代和新一代技术的储备研发,利好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风险因素:
全球“双碳”转型进展放缓;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及预期;国内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特高压进展不及预期;国内电网数智化转型不及预期;海外电网建设景气度下降;国内类基荷电源建设不及预期;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投资策略。
一、电网设备:
1)国内电网投资:我们认为电网投资在2025年有望继续保持10%+增长,延续稳健增长表现,叠加电网板块在供给端的稳定状态和电网招标体现下的理性价格体系等有利因素长期存在,建议持续关注电力设备板块头部优质企业的持续性增长和电网投资计划出台前后的“跨年”关键布局窗口期。
2)电力设备出海:海外电力设备的来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部分海外重点项目及引领作用-例如沙特柔直、巴西美丽山;产能转移的建设需求-例如墨西哥、东南亚地区等;电力建设基础需求而形成的电力设备需求-例如拉美、非洲等。基于海外电力设备短期内以变压器、电表放量为主,逐步兼顾柔性直流产业链等高端设备,我们建议关注海外渠道布局优势,产能陆续推进的企业。
二、工业控制: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制造业需求有望改善,同时考虑库存因素,工控行业有望迎来需求景气上升。随着国内企业在海外布局增加,出口需求逐步形成业绩增长点之一。远期来看,人形机器人持续催化,为工业控制企业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业绩预期和弹性;当前行业内主要公司处于估值低位,料将充分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推动和技术进步。
三、电源设备:
1)火电:火电从基荷能源转型成调节型电源,我们预测未来火电装机占比将下降但装机规模仍将提升。我们建议围绕核心零部件、主设备、辅助设备三条主线进行布局。
2)核电:作为重要的基荷电源,核电有望在能源转型与“双碳”建设过程中,实现稳健发展,在持续稳定的核准数量加持下,行业景气上行,同时随着首台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正式商用化,核电行业的技术突破同样值得期待。
3)燃机:气电项目核准加速、能源运营商在建工程项目量增大、核心整机装备龙头推动产能扩张,我们建议关注包含高温合金、铸锻件、设备整机在内的核心环节企业。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2月23日发布的《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与工控2025年投资策略—迈向新局面》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