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车间。
这里,集聚了全国约22%的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磁性材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这里,拥有全国最早的烧结钕铁硼磁体材料生产企业科宁达,最大的钐钴磁体生产企业宁港永磁,以及最大的铈磁体生产企业复能新材料。
这里是宁波,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门类齐全。对于磁性材料产业来说,宁波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这里,缺少产业所需的原材料稀土,但宁波凭借着产业发展的硬实力,实现了磁性材料产业的“无中生有”,宁波磁性材料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群,成为45个代表国内最高水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如今,宁波磁性材料产业有了新的目标。在下周举行的2023工业文化发展大会上,宁波将正式启动“宁波·磁创之都”产业名片建设,锚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研发车间。
“从无到有”的硬核实力
冬日,寒风阵阵。但这没有阻碍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5000吨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的建设进度。
“目前,我们的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最快明年5月便可竣工投产。”招宝磁业总经理助理林建强告诉记者,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5000吨稀土永磁材料,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
“对于我们来说,该项目的建设将为招宝磁业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宁波磁性材料的产业层次,推动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在林建强看来,虽然没有稀土资源的先天优势,但宁波后天的发展优势足以补上这块短板。
能从全国179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脱颖而出,也间接印证了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雄厚的基础。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125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6.6亿元,同比增长39.4%,“十三五”以来,年复增长率保持在40%左右。
科宁达企业车间。
数据的背后,是宁波企业的稳扎稳打以及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目前,在硬盘音圈电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领域,韵升和科宁达的钕铁硼磁体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中杭磁材的电动车电机磁钢、复能的新型铈铁硼、宁港的钐钴永磁体全球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
研发创新方面,健信核磁在全球率先研发出“1.5T无液氦超导磁体系统”;
其他还有:金鸡强磁的辐向稀土磁环烧结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宁达启动微小尺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开发项目,铄腾新材料牵头的稀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丰度铈磁体矫顽力提升技术成功启动……
目前,宁波已形成以高校院所为引领、龙头骨干企业为中坚力量、新材料孵化器为成果转移转化载体的磁性材料产业创新生态。
数据显示,2022年,规上企业年度研发费用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40.1%。近3年累计授权专利超过4.6万项,近5年开展产学研技术攻关项目170余项,解决行业技术瓶颈问题50余项。
把“新赛道”跑成“主赛道”
如果说产业基础扎实是宁波磁性材料的A面,那么“链主”企业领军能力不强、产业链共生发展的生态尚未形成和原材料稀缺,就是宁波磁性材料的B面。
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后,宁波如何将磁性材料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宁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赛道?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看来,首先,宁波应在保持一定企业数量、适度扩大产量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高端、高附加值的磁性材料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
其次,宁波应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磁性材料应用技术,与本地现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接,提升磁性材料技术水平,开拓新应用,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业集群,光有一两个领域强还不行,宁波要加强软磁材料、高频磁性材料、磁制冷材料的研发,开发新材料,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磁性材料与应用技术的全产业链发展。”沈保根院士说,与此同时,宁波还应布局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引入与高性能永磁、高端电机、固态电池以及微电子、半导体产业等有关的重要器件。
实验室。
谋定而后动,方能厚积薄发。
诚如沈保根院士所言,如今的制造业竞争,已由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链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
浙江也已明确,要重点发展以钕铁硼为代表的稀土永磁材料及高性能软磁,打造“磁性材料及关键配套材料—磁体元件—特种电机”产业链,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
如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擦亮磁性材料这张产业名片,是宁波磁性材料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今,宁波已锚定新的目标。
按照计划,我市将继续做好强链工作,重点从磁性能、表面防护技术等多个方面巩固优势地位,提升磁体产品竞争力,并将永磁电机作为未来引领磁性材料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补链方面,将引进一批磁材制造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新型磁性材料产业化制造技术、提前布局一批前沿磁性材料及器件。
在延链方面,将深化磁性材料的本地应用推广,促进磁性材料制造业与下游应用产业的配套。
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高端制造基地、全球领先的磁性材料协同创新基地、全球重要的磁性材料产业生态示范基地的总目标,全力擦亮“宁波·磁创之都”这张“金名片”。
来源: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