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F禁止评审员使用生成式AI工具; AI工具已经可以算命了准确率极高
速 览
学界头条
1.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
21日,由科技部监督司编制的《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指引》从研究选题与实施、数据管理、成果署名、同行评议、伦理审查、监督管理等11个方面,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以下统称“科研单位”),提出了开展负责任研究应普遍遵循的科学道德准则和学术研究规范。
《指引》强调,研究选题应避免简单重复或低水平研究,避免脱离实际或盲目追求热点。《指引》明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特别是涉及事实和观点等关键内容的,应明确标注并说明其生成过程。
针对备受关注的成果发布问题,《指引》强调,公布突破性研究成果和重大研究进展应经所在科研单位同意。未经科学验证或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不得向公众传播;不得将已发表的论文或其中的数据、图片等再次发表,不得将多篇已发表论文各取一部分拼凑出“新成果”后发表。
参考来源: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312/W020231221582942330036.pdf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禁止评审员使用AI工具
在12月14日的一份通知中,NSF表示虽然生成式AI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潜力巨大,但是如果审稿人将提案或评审意见上传到AI后,在保密性和准确性方面会产生不可控的风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已经在2023年年中实施了类似禁令。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ews-glance-climate-summit-booed-big-dino-bite-and-diamond-hard-discovery
前沿研究
3.AI工具已经可以算命了,准确率极高
图源:Matthew Modoono/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丹麦东北大学的开发团队基于Transformer模型构建了新的AI工具life2vec,使用丹麦政府特别授权提供的600万人口的健康史、教育经历、工作和收入等数据,来预测一个人从性格到预期寿命等各方面的未来,其准确性超过了目前最先进的模型。主要作者之一的 Eliassi-Rad 表示他们努力将AI伦理知识融入新的工具中,它可以帮助人类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类社会自身,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审视那些影响每个人的规则和政策。
参考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3-12-ai-human-lifespan-good.html#google_vignette
4.通过瞳孔可以看出大脑中隐藏的信号
图源:gorodenkoff/iStock/Getty Images Plus
散步、骑自行车等轻度运动已经被证明对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和改善情绪都具有好处,但是很难直接度量其效果。日本筑波大学使用瞳孔监测来判断运动的效果。在对24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运动过程中瞳孔放大的次数越多的人,在认知功能测试中的表现更好,这与前额叶执行功能增强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瞳孔直径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alert.com/your-pupils-could-reveal-a-hidden-signal-about-your-brain-function
5.驯鹿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睡觉
驯鹿在夏天非常忙碌,因为作为反刍动物,它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食。在最近的一项研究里,科学家设法监控了欧亚苔原驯鹿的脑电波状态,发现它们在咀嚼进食的时候,身体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类似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的姿势。细微的扰动也更难惊动在咀嚼中的驯鹿。而且咀嚼时间可以减少驯鹿所需要的恢复睡眠的时长。研究发表于Current Biology。
参考来源: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12.012
6.振动减肥药,可令试验猪食量减少四成
当人们进食时胃会伸展,从而刺激器胃壁上的迷走神经,产生饱腹感。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振动药丸,它自带微型电机和电池,在接触胃液时会溶解并开始振动一段时间,从而使人产生一定时间的饱腹感。科学家使用这种药丸在猪体内实验,发现药丸能引起猪正常进食时的许多激素水平变化,与未服用药丸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猪的食量减少了约40%。研究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参考来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j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