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何思敏 12月12日,第四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决赛颁奖典礼在深圳鹏城实验室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海内外9个国家七千多支队伍参加,经过数月的激烈角逐,三支成绩优异的团队分别在“AI+无线通信”“AI+视觉特征编码”和“AI+视频质量评价”三大赛道斩获冠军,一等奖奖金达100万元。
据悉,在前三届的基础上,第四届大赛立足于国际视野,设置 “AI+视觉特征编码”“AI+无线通信”和“AI+视频质量评价”三大赛道,分别面向人工智能、通信、智能视觉、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技术人才与创新团队发布具有挑战性的赛题。其中“AI+视频质量评价”赛道是本届新设的全球首个面向广色域、高帧率、高比特数4K超高清视频压缩质量评价的人工智能赛道,比赛要求采用更高格式视频序列和更专业的主观标签数据集,挖掘准确性高、鲁棒性强的AI评价算法,提供视频传输分发质量,保障视听媒体用户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现场表示:“作为科技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链接平台,大赛在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多项成果落地等方面成效显著。希望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充分发挥大赛以赛引才,以赛促研,以赛促产的作用,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更大的应用突破和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大赛竞赛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主席于全院士对本届大赛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届大赛创纪录吸引了海内外9个国家七千多支队伍参赛,这是在历届大赛中参赛队伍最多的一次。本届大赛紧紧围绕重大科研需求,在赛题难度设置上层层递进,优中选优,让赛题有特色、有难度、有水平。同时,通过大赛的牵引,也为国产平台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极大地推动了国产AI平台的生态建设,从而促进全国各地人工智能的基础发展。
据了解,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四届大赛累计吸引海内外20余个国家的2万多支队伍参赛,收获了数万份饱含智慧与创意的人工智能问题解决算法与方案。作为科技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链接平台,大赛在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多项成果落地等方面成效显著。不仅构建了五个可供实验室科研使用的百万级数据集,更加促进了AI无线通信、AI视频视觉处理、数字视网膜、ReID等领域的研究,这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行业赋能与革新带来了强劲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