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的一线数控精密加工专业技术及实际加工经验,让他把很多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他的带领下,高精度超长芯轴各项加工难题被全面攻克,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被解决,成功实现高精度“芯轴”关键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就是重工装备集团下属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机加车间数控磨床操作工、高级技师——张淑军。他凭借着一流的加工技术和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先后荣获大连市技术创新能手、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以张淑军为核心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是一支以一线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组建的多工种联合创新团队。工作室现有成员24人,平均年龄不足40岁,主要承担公司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机组技术难题解决、质量保障、效率提升、技能传承等相关工作,以及公司及车间产品加工难题攻关和创新、创效、创优工作。
张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石化大型装备国产化创新工作,先后完成20-35万吨/年大型挤压造粒机组等石化产品核心高精密部件生产加工等47项国家石化行业重大国产化项目核心部件的创新攻关任务,有效解决了石化产品核心部件加工“卡脖子”难题。同时,完成行业内独创大型异形工件加工方法——“大型异形工件扇形支撑加工法”,并将工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实现行业加工精度最高标准,解决行业异形工件加工精度难题。
在破解公司石化产品核心零部件加工难题过程中,张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展现出技术难题“攻坚室”作用,累计解决完成“大造粒左右转子加工创新项目”等关键技术难题350多项,共计创效3000多万元。同时,创新工作室积极肩负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站”作用,牵头完成《扇齿轮加工优化固化文件》等300多项固化文件制定、修订工作,并进行公司内部推广应用。
在精密不锈钢辊筒加工创新项目中,张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不锈钢辊筒精度控制方案”等高精密不锈钢辊筒加工创新方案12项,其中7项加工创新技术方案是行业内首创,加工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形成国内高端电池隔膜生产线最强加工平台,全面提升辽宁“老字号”企业行业核心竞争力,完成高端化、智能化转变,累计创效490万元。
现阶段,张淑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可实现独立完成创新攻关项目,利用工作室自身多工种的技术优势,给企业创造更多创效点。未来,工作室将积极探索实现工作可视化管理模式,利用3-5年时间,完成工作室向数字化创新、创效、创优工作平台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