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55期,对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周海宁。
嘉宾简介:
周海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调控。
划重点:
1.衰老过程是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退化过程,而不同的组织器官退化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不是匀速的。
2.人的一生会遇到三个“断崖式衰老点”,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断崖式衰老”时间点并不完全相同。
3.规律作息、科学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劳逸结合并进行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放慢衰老,效果较明显。
4.理论上是有可能通过改变卵巢细胞的基因表达来延缓卵巢早衰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的。
5.“细胞疗法”难以逆转衰老,基于干细胞技术实现器官再生和移植,可能是未来延缓衰老的重要方式。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是一种必然的过程,然而每当提起“变老”这个话题,尽管理性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但内心难免焦躁不安,甚至有些避讳提及,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身体发生的种种衰老迹象。
近日,山东临沂一名42的岁女子发视频称自己20天内容貌出现“断崖式衰老”,通过对比照片可以看出眼周皱纹明显增加,面部十分憔悴,与20天前的容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为什么衰老是“断崖式”的呢?我们一生要经历多少个“断崖式衰老点”?男性和女性衰老速度是否相同?有没有办法延缓衰老?基因表达调控能不能改变细胞命运从而延缓衰老?带着这些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周海宁。
器官衰老时间并不同步,一生中会遇到三个“断崖式衰老点”
“虽然视频中的山东女性在面部上衰老地很明显,但从总体身体功能来说,并不是‘断崖式’的整体衰老。”周海宁如是说。其实衰老过程是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退化过程,而不同的组织器官退化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不是匀速的。
周海宁举例说,人的肺活量是从20岁开始缓慢下降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则是22岁开始缓慢下降的,而性激素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降低的,届时男性肌肉功能下降,女性胶原蛋白流逝、皮肤弹性变差,而50岁左右骨钙会流失,骨密度下降,心脏和肝功能下降。
周海宁认为人的一生会遇到三个“断崖式衰老点”。人体在25岁左右是发育和成熟的巅峰期,之后体力、脑力和免疫力逐渐走下坡路,25-35岁之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衰老过程,但男性的雄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
而在35岁左右会迎来第一个“断崖式衰老点”,35岁后的男性雄激素水平明显下调,新陈代谢变慢,身体脂肪堆积明显,但性格会变得沉稳,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会下降,皮肤胶原蛋白减少。
在40岁左右时会出现第二个“断崖式衰老点”,但不同的是,女性表现的更明显,卵巢功能衰减,雌激素水平下降,怀孕概率下降,胶原蛋白流失,骨密度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而同期男性则下降的不那么明显。
第三个“断崖式衰老点”是在50岁左右。这时女性卵巢功能衰竭,停止排卵,绝经,进入所谓的“更年期”,胶原蛋白流失和骨密度下降都会变得更多。
而这时男性衰老的速度则更快,雄激素水平和肺活量下降更多,肝功能、记忆力减退,加之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多于女性,总体上男性的平均寿命会比女性少5年左右。
容貌上的改变总体上不可逆,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延缓衰老
而生活中,其实有许多行为都会加速衰老。生活作息不规律,比如熬夜,晚睡,睡眠不足等;饮食不科学,比如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或挑食等;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工作压力太大,过度的焦虑、悲伤、抑郁等,甚至缺乏运动,缺乏适量社交都会加速衰老。
视频中的女性后续被诊断为“卵巢早衰”,但周海宁则认为是否是由于卵巢早衰这一病理方面造成的衰老并不能马上下结论,还需进一步的检查。
“因为42岁是处于女性第二和第三个“断崖式衰老点”之间,她第三个“断崖式衰老点”可能有所提前,但这可能与自身基因有关,也可能与后天的因素相关。”周海宁如是说。
虽然衰老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基因有关系,但后天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规律作息、科学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工作劳逸结合并进行规律且适量的运动来放慢衰老,这些方式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周海宁建议道。
其实容貌改变是组织器官衰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水分的流失,皮肤弹性减弱,颜色暗沉,出现皱纹等现象,那么视频中主人公的容貌变化是否可以恢复?
对此,周海宁表示:“容貌上的改变总体上不可逆,但可以延缓,做一些措施可以进行补救,部分指标如皮肤颜色变得暗沉、出现皱纹等情况是可以通过护肤、医美、改善作息、饮食以及合理运动等方式补救。”
基于干细胞技术实现器官再生和移植,可能是未来延缓衰老的重要方式
那么,基因表达调控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命运从而延缓衰老呢?周海宁认为:“理论上是有可能的,通过改变卵巢细胞的基因表达,能够延缓卵巢早衰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但在实际应用方面科学家们目前还在研究与尝试。”
谈及大家关注度较高的“细胞疗法”,周海宁指出,目前细胞疗法主要应用于抗癌治疗,比如car-T疗法,就是通过改造T细胞,让它具有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然后注入病人体内,从而治疗癌症,但基于目前的科研进展,细胞疗法可能还不能应用于衰老。
“因为衰老本身是一个生理过程而并非病理过程,基因突变导致的器官衰竭和早衰等问题除外,但如果不是必要的,通常都不建议采取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因为这可能会带来许多风险和副作用。”周海宁解释道。
一般来说,体内的细胞分子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加速衰老,但分子损伤的累积是全身的细胞都会发生的,而通过细胞疗法去替换,只能做到局部改善,并不能逆转衰老。
此外,个别的细胞替换很难缓解器官乃至个体的衰老,整个器官的替换可能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周海宁认为,基于干细胞技术实现器官再生和移植,可能是未来延缓衰老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