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了,地球比夏至时更靠近太阳490万公里,为何还会更冷?
创始人
2024-01-08 17:45:55
0

原标题:冬至了,地球比夏至时更靠近太阳490万公里,为何还会更冷?

12月22日,迎来了2023年的冬至。这一天阴寒至极,有可能伴随着寒潮来袭,并且黑夜最为漫长,白昼最为短暂。虽然冬至这一天是“至阴”时刻,天寒地冻,但事实上,地球目前即将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地球比夏至的时候更靠近太阳490万公里。既然地球现在距离太阳几乎最近,但为什么冬天还会这么冷呢?

首先,12月是寒冬其实是对于北半球而言。而在南半球,此时正处于炎热的夏天,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同样地,在北半球夏至时,南半球则是处于寒冷的冬季。由此可见,地球上的季节更替并不是由日地距离决定的。无论地球靠近还是远离太阳,似乎没有对地球季节造成影响。

地球以大约每秒29.8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公转,但公转轨道并非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地球每年在1月初转动到近日点,此时日地距离最短,大约为1.47亿公里。而在7月初,地球转动到远日点,此时日地距离最长,可达1.52亿公里。

因此,在每年夏至时,地球接近于远日点,在冬至接近于近日点。在2023年夏至,日地距离约为1.52亿公里。而在冬至,日地距离估计为1.471亿公里。由此可知,冬至与夏至的日地距离相差可达490万公里,这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2.9倍,其中可以并排放下384个地球,所以这个距离看起来还是很远的。

然而,这个距离差距相对于日地距离只有3.3%,这个变化其实是很小的。事实上,地球轨道偏心率仅为0.0167,还是比较接近于正圆的。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时,接收到的太阳热量并没有明显差距,所以日地距离远近不是地球季节更替的原因。

引起地球季节变化的真正原因其实在于地球自转轴是倾斜的。如果地轴不倾斜,则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光辐射始终是差不多的,地球就不会有季节变化。

但由于地轴倾斜了大约23.5度,即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23.5度的夹角(黄赤交角),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地球的区域会从南纬23.5度至北纬23.5度之间变化。

在被太阳直射的区域,可以接收到更为集中的太阳能量,所以那里就会处于炎热的夏季。而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区域,太阳的高度角越低,这使得太阳能量越分散,地表难以获得足够多的热量,所以那里的气温就越低。

在太阳直射南纬23.5度的区域,也就是南回归线之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低,气温也会变得很低,此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冬至。在冬至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导致地表热量散失得更快,气温下降得更为明显。

在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也变得越来越长,但气温并不会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在冬至之后,还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气温其实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与气候系统的滞后效应有关。

冬至过后,已经彻底冷下来的大气和海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温度。与此同时,地表仍然不断散发热量。因此,地球的气候系统具有滞后效应,这会导致气温继续下降,直到达到最低温度。

总之,虽然冬至时地球接近于近日点,但由于地轴倾斜、太阳高度角、气候系统的滞后效应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了冬至时的气温仍然较低,而且之后还会进一步变低。

尽管目前日地距离远近对地球气温影响不大,但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最终会让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当前,太阳已经耗尽了核心区域大约一半的氢燃料。在未来数十亿年里,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会越来越剧烈,太阳温度将变得越来越高。

据估计,10亿年后的太阳光度将是现在的1.1倍,这足以把地球变成大火炉,让地表的液态水大量蒸发殆尽。未来,人类要想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以尝试把地球推离太阳一段距离,让地球在更大的轨道上绕着太阳转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技赋能智慧警务 彰显央企担当... 5月14日至17日,以“新技术 新装备 新质战斗力”为主题的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
杭州华耀通信取得PDU模块总成...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华耀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P...
淮安曼恩斯特取得过滤设备相关专...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淮安曼恩斯特流体技术有限公司取得...
10万专业观众+2万家庭打卡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 5月18日,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闭幕。四天时间,全球目光聚焦星城长沙...
天能集团取得铅酸电池浆液回收设...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能集团(濮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新疆夜空不明飞行物是什么?揭秘... 5月16日晚,新疆多地拍摄到一个发光移动的物体,引发关注。 5月18日,航天科普博主及星空摄影师对此...
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发... 5月17日,在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上,2024年度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正式发布。...
倚光(深圳)科技申请显示模组专...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倚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显示模...
原创 骁... 在国补优惠的加持下,骁龙8Elite机型跌到了2294元,是目前最值得推荐的性能旗舰,其游戏表现和能...
2人死亡!小米SU7又一事故!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 电动知家消息,2025年5月17日凌晨,贵阳花果园区域发生了一...
腾讯云加码AI投入和产业布局 ...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5月16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广州峰会召开,腾讯云宣布将全方位加码AI投入,以...
中国空间站内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月16日发布消息称,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了在我国空间...
向未来发问,激励更多“从0到1... 解放日报记者 俞陶然 科学家走红毯仪式是每年上海科技节的启动环节,今年的科学红毯秀与往年不同,人形机...
太空中的气象“哨兵”风云三号G... 风云三号G星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它在距离地球407公里的轨道上翱翔,这一较低的轨道高度...
济南恒瑞取得地基基础压力检测设... 金融界2025年5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济南恒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地...
民政部康复辅助器具重点实验室“...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2025年5 月17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骨科康复学术会议暨...
华晖五金取得防夹损的机械手夹具...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7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华晖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取得一...
全国首条全自动辐射板生产线在綦... 保温上料、铝板上料、盘管、检测、涂胶、刻印……5月13日,全国首条全自动辐射板生产线在重庆綦桥科技有...
原创 纪... 2016年,王亚平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她的名字在宇航员队伍中熠熠生辉,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这位充...
报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李京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