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英特尔的营收为128亿美元,较上同期下降1%,净利润则暴跌85%。受此影响,英特尔的股价随之暴跌20%。
智能手机时代的迷失
在芯片领域,英特尔曾经是PC时代的王者。英特尔曾与微软结成了Wintel联盟(Windows+Intel),该联盟使英特尔在个人电脑芯片市场取得了绝对主导性的地位。
个人电脑领域的成功使英特尔错失了智能手机时代。2005年,乔布斯找到英特尔,希望英特尔为iPhone开发手机处理器。由于英特尔开价过高,乔布斯最终选择与高通、三星、台积电合作。
此后,英特尔手机芯片因为缺乏竞争力,不得不退出市场。2017年,三星电子的销售额突破600亿美元。这是自1994年以来,英特尔首次在营收方面被其他芯片公司超越。同年,台积电的市值达到1650亿美元,历史上首次超越英特尔。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英特尔又一次落后了。2020年7月8日,英伟达的市值突破2513亿美元,超过英特尔的2482亿美元,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
为了重新赢得未来在芯片领域的竞争优势,英特尔做出了两大战略调整:第一大战略是布局智能驾驶、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业务,如2017年英特尔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此次并购使英特尔拥有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
第二大战略是IDM2.0,该战略出台的背景是美国颁布了《芯片法案》,要发展美国同时拥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这三大能力。鉴于英特尔是美国唯一一家在国内在晶圆厂的芯片制造商,美国政府大力扶持英特尔,给予了85亿美元的拨款和100亿美元的贷款。
与此同时,英特尔也投入了数百亿美元进军芯片制造领域,并购了至少10座晶圆代工厂。2022年,英特尔宣布将以54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九的晶圆代工厂商——以色列高塔(Tower)公司。不过,此项收购触发了中国的《反垄断法》,最终,英特尔放弃了此项收购计划,而是投资250亿美元在以色列建厂,这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国际投资。
据美国商务部称,英特尔在晶圆代工厂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美元。巨额的投资使英特尔的盈利承受巨大压力,尽管二季度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同比增长4%至43亿美元,但利润却是亏损28亿美元。
AI时代的落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英伟达逐渐从一家游戏显卡公司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人工智能芯片)首次超过游戏显卡,成为英伟达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是在这一年,英伟达首次在市值上实现对英特尔的超越,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厂商。
2023年初,英伟达的GPU芯片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订单排到了一年之后,美银证券半导体分析师维韦克·阿里亚甚至将英伟达的AI芯片,比作“硅谷的硬通货”。
另一方面,由于在芯片性能上竞争不过英特尔,AMD不得不另辟蹊径。2006年,AMD以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3D显卡公司ATI,将3D图形加速技术集成到个人电脑芯片中,以提升AMD芯片在游戏中的性能表现。这项收购使AMD成为仅次于英伟达的全球第二大显卡(GPU)厂商,而GPU芯片特别适合于训练AI模型。这为AMD在AI时代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2023年,AMD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召开了其50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发布会。会上,AMD发布了两款旗舰级AI芯片产品,分别为Instinct MI300X与MI300A。此后,微软成立了代号为Athena(雅典娜)的AI芯片研发项目,并邀请AMD加入。
AMD与微软合作表明Wintel联盟已经不复存在。
大裁员渡难关
尽管英特尔给人一种“廉颇老矣”的感觉,但它仍然是AI电脑芯片的王者。
自去年12月推出拥有AI功能的第14代酷睿处理器以来,英特尔的AI电脑芯片已经出货1500万颗,比市场上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出货量还多。这还是在无法向华为AI笔记本电脑提供芯片的基础上实现的,因为华为于2019年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英特尔预计,未来AI电脑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10%增长到2026年的50%以上,从而给英特尔的AI芯片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不过,华尔街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已经无法忍耐英特尔在晶圆代工领域的巨额投入,同时也希望英特尔拿出更靓丽的财务报表。
面对暴跌的股市,英特尔宣布将裁员15000人,即总员工人数的15%。此次裁员将为英特尔节省100亿美元的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英伟达和AMD,还包括三星、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商。这些竞争对手,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可以预见,英特尔的未来之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