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主动出击 挑战“下一代创新科技”
创始人
2024-01-08 16:01:19
0

原标题:青年学生主动出击 挑战“下一代创新科技”

11月25日,在“青年变革力量·2023探臻青年科技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发布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清华大学供图

灯光亮起,站上舞台C位,尽管只有1分钟的发布时间,但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社总编辑姜惠雯有种“时间线汇聚一点”的感觉,那些为此熬夜通宵的日子,刹那间在她脑海里不断闪回。她开口道:“我们出版了科技评论社首个年度出版物《下一代创新科技》,此刻,这本书正式与各位老师同学见面。”

这一幕发生在前不久清华大学举办的“青年变革力量·2023探臻青年科技论坛”上。论坛与会嘉宾包括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以及欧阳明高、陆建华、陈梅、王丽娟等多位院士专家,但当天最大的主角是青年学生以及那份饱含他们集体智慧的科研成果——以青年视角解读“变革性科技”成果及发展趋势,引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在此次论坛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了青年一代对科技前沿的好奇与追求、对探索真知的坚持与笃实、对开拓创新的活力与梦想。

9000余名清华学生票选十项变革科技

论坛现场,过勇发布了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十项入选的前沿科技分别是:超快激光加工、第六代移动通信、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动力电池回收、高温超导材料、类脑计算、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生物3D打印、生物智能碳捕集与封存、通用人工智能。

据了解,今年9月1日至14日,在已征集的热点候选库基础上,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社邀请专家学者审阅,筛选出了30条候选科技热点,并发起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评选活动。该活动吸引了9000余名清华大学学生参与投票,在综合投票情况与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了十项入选的变革科技。

清华大学化学系2021级博士生吴磊的研究领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榜上有名,他也因此成为该项变革科技的榜单发布人。为了完成这次发布任务,吴磊在1个月的时间里,梳理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自1907年发展至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在今年夏天的未来变革科技投票活动中,吴磊为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投上了一票。“器官芯片或类器官芯片模型,着眼于支撑国家药品质量与安全、服务重大新药创制的国家战略需求,在个性化医疗与精准医疗等方面具有发展前景,未来将大有可为。”他说,器官芯片或类器官芯片模型,有利于模拟人体实际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微环境,应用于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可能会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加快新药发现的周期,降低新药筛选失败的风险,给新药开发带来了一次革命。

对于科技前沿的探索和定义,是青年学生对新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深刻认知和主动表达。在清华,像吴磊这样的“探臻”青年有2000余名。这群来自文理工医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青年,以兴趣为指导,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探臻科技社群为载体,在跨界、跨学科的前沿交流中,洞悉科技前沿、激发创新潜能、表达青年科技观点。

以探臻科技评论为名的刊物是由青年学生自主编写的科技杂志。这本杂志由清华大学学生负责运营,招募超过200名创新潜质强的学生编辑参与特刊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17期《探臻科技评论》特刊,发行6万余册纸质刊物,围绕新能源、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发表500余篇科技评论观点。姜惠雯在论坛现场发布的《下一代创新科技》年度出版物,就是全国范围内首份由学生编辑发布的连续性科普读物,解读重点领域科技成果。

王希勤在现场表示,探臻青年科技论坛补充传统课堂之不足,促进青年“变革者”深入学习知识,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展实践,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并宣传推广新知识,更好地增强广大青年的变革力量。

“看到咱们学校青年学生们发布的‘十大变革科技’,我感受到了一股新兴的创新力量,这让我觉得十分亲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陆建华说,这场论坛让他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未来的技术革命家就在你们中间”

“器官芯片可以用来模拟人体内部微环境、构建疾病模型,我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发这种芯片的自动化培养和监测的设备,通过这样的设备可以构建人类肝、肾以及肠道等微组织高通量的培养体系。”吴磊介绍,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制药企业和临床医院实现了转化应用。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吴磊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印象。他拿类器官芯片课题举例说明,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科研难题,“我们青年往往不畏惧困难,且有信心和决心去挑战这样的课题”。吴磊所在的课题组有20人,主要以硕士博士为主,做实验、整理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他们每天花在课题上的时间不低于12小时。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尽管本科学习化学专业,但是吴磊选修了很多生命科学、生物化学方面的课程以及实验,这为他目前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清华大学机械系2022级博士生王楚芊是生物3D打印技术的榜单发布人。与类器官与器官芯片一样,这也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直到现在,他们二人也没有停止跨学科知识积累的脚步,频繁地参加探臻科技评论社举办的跨学科研讨微沙龙。“多学科交流会让我们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王楚芊说。

谈及举办变革科技榜单评选活动的初衷,策划榜单投票宣传方案的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社副社长刘轩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报到时前往各个院系发放科技热点介绍卡的场景。“我们做这件事的最初想法很简单,(清华的)青年学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社会大众注意到青年对科技发展的探索热忱。”

11月25日,在清华大学第四教室楼,针对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榜单”的10个行业解读分论坛同步举行,每个论坛都邀请了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和企业参加。

在分论坛七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梁琼麟和北京大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宇聚焦科学技术背后的应用价值与社会影响,围绕领域内的前沿科技热点与青年学子开展深度探讨。吴磊表示,这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对话可以让学生、老师直面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一线需求。

“现在破解(高校)成果落地难的问题,既要一手抓(科技成果)评价,也要一手抓产业。”周大旺表示,行业解读分论坛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希望论坛能够坚持和巩固这样的好做法,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桥梁、创造机会,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更多的贡献。

“技术是人创造的,科学革命也是人做出来的,我们必须有这样的人,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山姆·奥特曼会出在哪里?这种技术革命家就在你们中间。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超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现场这样鼓励台下的青年学生。

“预测科技进展有助吸引青年学生投身科研”

欧阳明高还引用乔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来形容创新的状态,他把它翻译成“如痴如醉、如饥似渴”。在打造青年创新交流平台上,“探臻”青年们也在孜孜以求这种状态。清华大学探臻科技评论社社长程泽堃深度参与了去年和今年两届论坛的筹备工作。作为去年的总编辑和今年的社长,“探微入理,臻于至善”的探臻精神早已融入他科研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如今,他把总编辑的接力棒交到了姜惠雯手中。姜惠雯坦言,自己的生活节奏伴随着刊物的生命周期发生不规律的变化。作为总编辑,尽管每天在常规编辑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多,但遇上特刊发行时,她“至少连轴转上两天”。

尽管忙碌,但这群青年学生乐在其中。姜惠雯拿《下一代创新科技》举例,作为一本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出版物,每次审校意见反馈后都要进行修订。每一次意见的修订都需要10余位青年编辑集中在一起办公,他们最终一共完成了3000条左右的意见修订。熬夜的次数不计其数,仅是今年11月,大家通宵就有五六次。

“办刊也是一种有组织的科研,我们甚至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科研方式,它以科普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知识。”姜惠雯表示,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让“探臻”青年们甘之若饴。

探臻科技评论社学术顾问委员会共有22位学者,其中19位是院士。针对不同科技领域的特刊,探臻科技评论社从顾问委员会中挑选与该领域专业高度相关的学者作为杂志或特刊的指导老师。“这对于我们保持文章内容的专业性和高水准很有帮助。”姜惠雯说。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曹炳阳寄语“十大变革科技榜单评选”:科技的进展很难预测,正像我们10年之前,根本就想不到10年之后的生活和科技是现在的样子。但是我们预测科技的进展,特别有助于研究生投入科研创新之中,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

2022年举办的“青年创新动力·探臻中国青年科技论坛”面向广大青年发布的变革科技榜单,涉及可解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诸多技术。

在过去的1年里,阿秒激光领域3位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OpenAI推出了自定义的GPT模式,让人工智能的应用触角伸入到每个人的生活;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这些创新突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前沿领域的变革。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学生,姜惠雯是探臻科技评论社成立以来第一个文科背景的总编辑。姜惠雯认为,她和探臻科技评论社实现了共同“破圈”。“在我个体的生命尺度中,我可以离开自己的专业轨迹,探索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去看一看国家需要什么,有什么难题待解决。”

目前,清华大学这种学生自发的科技评论社模式,已经被更多的高校看到。姜惠雯说:“如果我们青年学生都凝聚成一股组织力量的话,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人才战略过程中,就会从下至上产生另一个驱动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晓 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金融... 哈尔滨汽轮机厂技术人员介绍新设备运行情况。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供图 人民网哈尔滨5月15日电 在...
苹果要搞大事?WWDC25五大...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5日,据科技网站MacRumors报道,还有不到一个月,苹果2025年度...
“互联网+”成为新形势下精神文... 中央宣传部文明培育局局长赵树杰5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
省政府举行专题学习会,阿里云创... 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专题学习会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和长三角 国创中心主任刘庆授课 2025年5月14日,...
无锡鼎亚精密取得料带冲压模具专... 金融界2025年5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鼎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料...
新农人手记③丨科技赋能田间梦 ...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李炜 湘潭报道 谁说种地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由湘潭市农业农村...
何小鹏宣布小鹏P7大改款 凤凰网科技讯 (作者/杨睿琪) 5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小鹏P7迎来了大改款。 他表示,...
能“闻”出辐射的机器狗“入职”... 据广州海关消息,近日,由广州海关自主研发完成的全国海关首个辐射探测“机器狗”在佛山市高明区珠江货运码...
比马斯克跳舞更流畅?特斯拉发布... 5月13日、14日,特斯拉官方连续两天发布了两段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跳舞”视频。 相...
科技早报 |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 苹果据悉计划为Vision Pro头显添加眼动滚屏功能 据报道,苹果正在为Vision Pro头显...
诺比侃再度闯关港股IPO 专注... 5月14日,来自成都的人工智能(AI)公司诺比侃再度递表港交所闯关IPO。资料显示,诺比侃为中国内地...
【好物】小米15手机16+51... 今天,好物栏目为大家带来小米 15 手机、苹果 AirTag 追踪器等多款好价单品,部分手慢无哦。 ...
盲人体验小米汽车导致手指骨折,... 极目新闻记者 季栋 5月15日,黄先生向极目新闻反映,自己在武汉市楚河汉街小米之家旗舰店体验小米汽车...
【苹果】20周年纪念版iPho... 2027年将是iPhone诞生20周年,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可能在这一年推出首款采用真正无边框显示屏的i...
原创 “... 来自遥远星系的强大中微子暗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起源:黑洞附近的氦原子被紫外线撕裂,重塑了我们对宇宙喷流...
中电信申请一种路由加载方法等专... 金融界2025年5月1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
明日主题前瞻阶跃星辰开源3D大... 【今日导读】 阶跃星辰开源3D大模型Step1X-3D 算力上天!“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山东和力取得无痕自动钻孔机专利... 金融界 2025 年 5 月 1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和力空调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
国内排名前100的顶级医院,都... 文 | vb动脉网 从未有创新技术能如大语言模型一般,能在短短数月穿透医疗体系,引得医院主动、迅速...
中美电力大PK,谁将占领人工智... 美国要应对电力需求从停滞到增长,中国要提高绿电比例同时保障廉价稳定供应 文|《财经》记者 徐沛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