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一生只为“祖国需要”
创始人
2024-06-25 12:42:30
0

5月13日,李德仁在武汉大学的办公室里 新华社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你用智慧,破解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你用心血,浇铸强国梦的民族伟业。你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顺风耳,你的征途就是宇宙脉动,穿越时空,傲世苍穹!”这是2011年李德仁院士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时的颁奖词。

如今,这位湖北唯一的两院院士,享誉全球的著名地球空间信息专家,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在多次采访过他的极目新闻记者眼中,他更是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是一部写满“家国情怀”的大书。

坎坷不平的求学路

李德仁是江苏泰县溱潼镇(现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人,出生于1939年12月,11岁考入离家30多里的泰州中学。他办公室的书柜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当年的成绩单——除了体育,各科基本都是满分。

1957年高考后,李德仁填了12个志愿,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却只被第八志愿录取,被“分配”到了刚成立不久的武汉测绘学院(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前身)。

大学时期,李德仁延续了高中的“学霸”表现,不仅成绩优异,还善于质疑,曾经给老师出的试卷、苏联专家编的教科书挑错。正因如此,李德仁引起了时任院长王之卓教授的注意,邀请他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本科毕业时,李德仁按照约定报考王之卓的研究生,取得了两门满分、一门99分的好成绩。

然而,他却因为其他原因被取消了读研资格,只得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水泥制品厂的一名工人。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39岁的李德仁,才如愿成为王之卓教授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李德仁留校任教,随后赴德国进修,在波恩大学,他提出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绘界称为“李德仁方法”。在斯图加特大学,只用两年半时间,便完成了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论文和学位课程,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世界测量学史上的百年难题。

服务祖国的科学家

1985年,李德仁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毅然回国,回到母校任教。

近4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国遥感对地观测水平,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引领了我国测绘遥感的跨越式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成为我国获得“布洛克”金奖的第一人。

是什么力量,支撑李德仁在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他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汶川地震对他的触动。

当时,我国只有3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而且数量很少,无法第一时间“看清”汶川的情况,李德仁只能在全世界找朋友要卫星数据。直到第三天,才等来了意大利专家的相关数据。

“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我们遥感人没能顶上!”因为这个巨大的遗憾,李德仁作为牵头人向国家提出“建设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议。而后,李德仁主持相关国家专项的顶层设计,带领团队攻克了遥感卫星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系列瓶颈问题,大幅提高了我国卫星遥感影像精度。

到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李德仁院士和学生张过教授牵头,利用航天遥感手段,第一时间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估。随后,他又组织力量研发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3年汛期,李德仁团队自主研发的“珞珈二号”卫星获取了河北受灾地区上空的雷达图像,并观测到一处堤防决口,及时预警,让6400多名群众转危为安。

这些年来,从支持青藏铁路测量到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从北京奥运会安保到数字敦煌工程,从协助农林部门摸清家底到利用夜光遥感分析经济情况,从南水北调可行性分析到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李德仁和他的团队,一直忙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辛勤耕耘的教书人

虽然几年前已“荣休”,李德仁院士仍频繁出现在武大的讲台上。他曾说:“教授的第一任务是教学,第二任务是组织科研,第三任务才是自己动手搞科研。”

在武大,有一门课被称为“最奢侈基础课”,它是武汉大学六位院士于1997年联合推出的《测绘学概论》。李德仁每年都会参与,为本科新生讲这门课,希望吸引更多人投身测绘遥感科学。

2021年教师节当天,正好轮到李德仁上课,学生们为他献上了鲜花。当时,代表2021级测绘新生给李德仁献花的郭子琦同学说:“李院士将我们的视野一下子拉到了测绘学应用的最前沿,了解到各类测绘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我不禁对测绘燃起了更大的热情,也明白了作为武大测绘学院一员的使命。”

不仅坚持给学生上课,每年武汉大学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李德仁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尽力赶回学校参与,并在活动后一一满足学生的合影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李德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测绘遥感杰出人才。迄今他已累计培养百余位博士,其中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还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多次到中小学与学生互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他专门给武大外校和附属小学的孩子们录制祝福视频。“我们要终身读书,要学会思考,努力实践,敢于创新,祝你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他在视频中说。

永远创新的战略家

今年,李德仁院士已经快满85岁,他还在为一个“大项目”操劳着——计划发射200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星座项目。

去年4月24日,“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在武汉大学宣布正式启动,李德仁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作为项目首颗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的试验成果。

李德仁介绍,“珞珈三号01星”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模”——首次搭载了具有面阵推扫、面阵推帧、视频凝视等多种成像模式的轻小型遥感相机,打破现有单一成像模式,可依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单张图像数据、凝视视频数据、三维立体数据等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将来卫星多了,就可以用于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或是机场的自动化管理。”

提供三维立体数据也是“珞珈三号01星”凝视视频的“绝活”。它已顺利完成亚米级多模式光学成像、智能化在轨数据处理、高效率数据压缩传输、分钟级全流程信息服务的在轨科学实验,成功验证了从用户任务请求到用户移动终端获取服务仅8分钟的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能力。

“以前的卫星要么‘拍照’功能强大,要么可以导航,要么用于通讯,而我们的卫星将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十分全能。”团队成员赵泉博士说,它甚至能上传安装新的“APP”,实现应用功能更新。

这便是李德仁多年前就提出的智能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他的多名学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李德仁院士对他们最大的影响是,他总能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提出国家最需要的创新。

李德仁畅想,“东方慧眼”星座项目要实现“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将来几乎每个人的头顶上可能就有一颗“东方慧眼”星座的卫星,普通人就可以用手机“调用”头顶的卫星,3到5分钟内就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

李德仁院士表示,“东方慧眼”星座将来会以非常低的价格来为全社会服务,实现大众“玩微信”向大众“玩卫星”的时代转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英媒:人工智能催生“独行企业家...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8月11日刊登题为《人工智能如何造就第一家单人...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庞无忌)16日,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暨交通大模型建设启动会在...
浙江国弘绿能取得电池材料筛粉机...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国弘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唯一全程自主奔跑选手 天工获1...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8月15日,迎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首日,在上午的15...
恒之固取得涂布机防薄膜擦伤转轴... 金融界2025年8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常州市恒之固金属构件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激情... 田径、格斗、足球……科幻片里机器人无所不能的未来图景,正在具象化。这个周末,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
国内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 法律工作者注意,一款“精准好用”的AI工具来了!8月16日,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国际会...
原创 银... 今天咱来聊聊天文学里一个超有意思的事儿!最近,科学家发现银河系边缘的恒星分布好像不太对劲,和咱们之前...
广东创新能力八连冠背后:产业提...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郑康喜 广州报道 8月15日下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三场专题会议(...
大模型给自己当裁判并不靠谱!上... 上海交通大学王德泉课题组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大语言模型(LLM)正从工具进...
PLC数据采集网关支持哪些上网... PLC数据采集网关支持多种上网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5G/4G:支持5GRedCap、CAT4、...
原创 探... 家人们,今天咱必须得唠唠宇宙里那些奇葩到让人惊掉下巴的天体!这宇宙啊,就像个超大号的神秘盲盒,时不时...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盘点:...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8月17日,记者获悉,截至8月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多项赛事诞生亮眼成...
苹果最好的长焦手机!曝iPho... 快科技8月16日消息,博主i冰宇宙爆料,iPhone 17 Pro的物理焦段是4倍,支持8倍光学品质...
宇树机器人“撞人逃逸”火到国外... 明敏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好家伙,宇树机器人“肇事逃逸”这瓜,在...
豪赌未来:陈立武、特朗普与In... 一、序章:那笔重新定义硅谷的交易 2025年8月14日,一条消息如同地震波,从华盛顿特区瞬间传遍了全...
大模型的两大缺点:知识污染与逻... 以下文章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作者:刘伟 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ChatGPT负责人坦言:GP... IT之家 8 月 17 日消息,尽管 ChatGPT 已经推出了新的 GPT-5 模型,但其仍然存在...
夏日躬行路,青春实践歌 南京邮电大学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硕博实践团赴南京多家知名科技企业开展调研。实践团深入企业研发一线...
“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又... “抬起左手,再抬起右手……”近日,成都一家养老院来了一名特殊的新“护工”——一款由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