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京企基于自研芯片架构所研发设计的国内首颗量产全功能DPU(数据处理器)芯片K2-Pro发布,迈入具备大规模应用落地能力阶段。
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介绍,DPU芯片被称为数据中心中继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之后第三颗主力芯片,作为数据处理器,DPU承担着数据网络传输、存储、计算、安全等任务,是重要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郑纬民认为,在未来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领域,DPU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东数西算、算力网络等重要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核心组件。
“如果把CPU比作大脑、GPU比作肌肉,DPU就是神经中枢。”中科驭数创始人鄢贵海说。CPU承载了应用生态,决定了计算系统是否可以通用;GPU提供了高密度各类精度的算力,决定了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力量”;DPU负责数据在各种CPU和GPU之间高效流通,决定了系统是否能协同工作。
50余场技术方案评审、38份设计方案评审报告、先后验证了61个芯片版本……这仅是K2-Pro近两年研发的部分经历。“我们的DPU芯片,用28纳米的工艺制程就能与国际厂商7纳米工艺制程的DPU一较高下,原因在于先进的芯片架构。”鄢贵海说。
在行业内,复杂大型芯片每代产品普遍需要3到5年的研发周期,中科驭数团队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三代芯片的迭代,平均每代芯片迭代仅用2年。“秘诀在于全栈技术自主研发、快速迭代。我们不会盲目地诉诸工程试错来优化设计,而是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鄢贵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