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动采样器的部署和性能的影响因素
在自然水生环境中,被动采样器的部署和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扩散边界层(DBL)和生物膜的形成是两个关键的考虑因素。以下是对这些因素及其对被动采样器性能影响的详细分析。
扩散边界层(DBL)的影响
- DBL的定义和形成:
- 扩散边界层是指紧贴固体表面的一层流体,其中流动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速度减慢,甚至可能转变为层流。在这一层中,流体的混合主要通过扩散进行,而不是对流。
- DBL对化合物迁移率的影响:
- DBL的厚度决定了分析物从水体主体向被动采样器表面的迁移速率。DBL越薄,分析物的扩散速率越快,从而提高了采样效率。
- 湍流对DBL的影响:
- 水流的湍流程度对DBL的厚度有显著影响。高湍流条件下,DBL变薄,加速了分析物的总扩散速率。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
- 在自然水生环境中,被动采样器的表面可能会形成生物膜,即生物污垢。这些生物膜可能会改变DBL的特性,从而影响化合物的吸收和扩散。
- 生物膜对被动采样器性能的影响:
- 生物膜的形成可能导致对环境污染物浓度的低估。例如,在Hg-DGT(汞的扩散梯度薄膜)上观察到的生物膜形成会导致对环境汞浓度的严重低估。
- 防止生物污垢的措施:
- 为了提高长期暴露性能,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来防止生物污垢的形成。例如,使用纳米颗粒银可以有效地抑制Hg-DGTs上生物膜的生长,而不对汞的测量产生负面影响。
DGT生物污垢的研究现状
- 研究不足和挑战:
-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关注DGT生物污垢的问题,但这一领域仍然是研究不足的。生物膜对DGT性能的影响可能具有pH依赖性,并且其性质和厚度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参数。
- 环境参数的影响:
- 形成的生物膜的性质和厚度都受到水流等环境参数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分析物的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
- 长期部署的考虑:
- 任何长期的DGT部署都需要仔细考虑生物污垢的潜在影响,因为这些伪影可能会限制分析物的积累,从而导致数据的误解。
在自然水生环境中部署被动采样器时,必须考虑DBL和生物膜形成对采样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通过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环境依赖性,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它们对被动采样器性能的影响。例如,通过使用纳米颗粒银等材料来抑制生物膜的生长,可以提高长期暴露性能。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理解生物污垢的形成机制和影响,以及开发更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被动采样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