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数字信息时代,艺术形态经历了从传统艺术到现、当代艺术再到数字艺术的更迭。数字时代的艺术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其创作的方式、呈现的渠道、探索的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转变。
近日,由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上海创意设计讲坛”第三期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邀请上海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委会副主任胡介鸣担任主讲人,蓝硕文化科技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总监陈阳为对话嘉宾,围绕“数字时代的艺术”主题讲述科学技术更迭带来的艺术发生可能性,并对当下数字艺术的现状做了一番样本化的解析。
胡介鸣介绍,数字时代的艺术通常被冠名为“科技艺术"。这是围绕着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体的高新科技创作的艺术,是通过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来创作的艺术和设计作品,是对以往的传统艺术特征的更新和发展,形成数字时代特有的艺术表现样式。“科技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共艺术和商业设计。
数字艺术经常涉及到更为广泛的范围,如:电信/大众传媒,包含艺术作品的数字电子传递模式;从概念到虚拟的艺术表演和装置的实践探索等。它通过声、光、电产生交互、交换、社会参与和角色转换强调了一种实时出现的新科技和艺术情感交融文化实践形态。
从类型上,数字时代的艺术主要分为软件艺术、虚拟艺术、网络艺术、交互艺术、生物艺术、进化艺术、系统艺术、机器人艺术等。
与会专家表示,不管哪种类型,采用什么方式,如何在这样的变迁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产生社会价值,是每一个艺术从业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在科技艺术语境下,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认知、开拓思维,才能将科技与艺术更好融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作者:李婷
文:李婷 图: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