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澎湃新闻、潮新闻、上游新闻、顶端新闻等20余家全国重点新媒体机构齐聚武汉,部分总编辑、副总编等在武汉大学与学界师生交流新媒体的发展,探索转型与AI在新闻方面的应用。
在会议上,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介绍了学院的发展。他称,自成立以来,武大新传院培养了许多媒体人,包括名记者、名主播和总编辑等。本次与会的人员中,有不少人是武大的校友,其表达了期望未来与业界多加交流的愿景。
与会人员合影。图/九派新闻记者 宋炜奇
九派新闻执行总编辑刘灏称,业界学界交流选在武大新传院有特别的意义,非常感谢新传院的支持。
在本次交流上,诸位媒体总编及相关负责人就“媒体热点报道的探索”“主流大报的新探索与转型”“电视新媒体与平台建设”“AI在新闻业的探索与挑战”等展开交流讨论。
【1】谈发展
“我曾每天沿着樱花大道去上课。”安徽网、大皖新闻客户端执行总编辑金宇回忆了在武大读书的经历,谈到纸媒转型的阵痛,也谈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决心。“过去一年,几乎所有重大新闻现场,记者都有坚持在现场。”“媒体发展遵循自然规律,不发展就会落后。”
华商报社副总编辑、大风新闻总编辑王晓昱也讲到转型问题,“我们总结了华商报发展多年的优势,就是在现场报道、调查新闻中,长期以来积淀一批采编人员。做大风新闻的时候,我们就专门把这些人整合起来,成立了调查新闻中心。所以大风新闻可能在热点等报道上有自己的东西在。”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总编辑陈旭说,“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这些年我们发现,做好自己的本行,回归新闻的初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济南时报总编辑赵治国介绍,新黄河依托于济南时报整体转型而来,延续了都市报积累的坚守新闻理想、推动社会进步的火种。“我们面向全国招聘了很多优秀的调查记者,他们的加入让我们内外部的发展得到了一个创新。这两年来,新黄河也发挥了它快速反应和深度报道的特长。”
【2】谈IP
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全媒体采编中心制片人代易发言称,“一直以来,我们就是自己挣钱自己花、实战和生存压力并存的一个状态。我们在2014年主动拥抱新媒体,2021年到2024这三年,经过自己的努力,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让《百姓关注》成为一个全国现象级的媒体平台,打造了全国热点村BA的IP和解读类的直播等。”
“我觉得《百姓关注》的优势是什么呢,首先它不是一个融合起来的团队,是民生新闻起家、自己裂变出来的一个团队。打法和实战上来说,我们反应更迅速,知道中心需要什么。我们的优势是,扎根贵州本土,辐射全国。我们不会放弃在本土的影响力,在全国的定位上,是现象级的媒体平台,实现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她说。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副总编辑刘娟表示,“江苏台转型挺早的,曾打造出非诚勿扰、零距离等知名IP,我们荔枝新闻是2013年上线的,今年已经是第11个年头。到现在已有多种形式的融合方式。”
大象新闻党总支副书记、编委会副主任李金锋分享道,紧跟热点去生产内容,有源源不断的生产源。“我们也去参考过大厂,考查、学习、研究大厂文化,感觉大厂比较符合规律,我们要自己卷起来才能对外卷。”
【3】谈AI
新京报政务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政务部主任刘岚表示,不论未来的传播介质如何发展,媒体转型的核心都是优质的原创内容生产和原创内容策划。
“去年来武汉大学时,看见学院正在举办广告设计大赛,说明武汉大学有将新闻专业的教学和市场接轨的意识,我很惊讶也很开心。未来各高校也可以借鉴武大思路,加强学子市场思维的培养。”她说。
北青报编委、北青网总裁杨涛表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闻业务仍是基本盘。尽管各主流媒体正在面临生存困境,但仍需坚持生产优质的新闻。其提到,未来的媒体转型,AI技术方向机会无限。AI将带来媒体生产流程的变革,从而带来新的新闻内容呈现形式。他预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AI内容生产可能会在今年迎来爆发。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科研部部长鲁鹏也在会上分享了AI和新闻的合作。其提到,A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为新闻行业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升了。
其还认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AI技术与新闻行业合作的发力点不是“购买技术”,而是帮助媒体建设自己的AI技术团队,以便随时应对挑战。
九派新闻记者 辜子旋 李韵聪 温艳丽 湖北武汉报道
编辑 王佳箐 刘萌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