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探AI手机虚实:大厂集体加码,今年出货量或破亿,成本、算力是挑战
创始人
2024-02-29 09:26:18
0

原标题:MWC探AI手机虚实:大厂集体加码,今年出货量或破亿,成本、算力是挑战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编辑 | 杨锦

一年多前冲入大众视野的OpenAI,如一夜春风,将生成式AI吹落在角落各处。

2月26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AI手机、AI PC、生成式AI扎堆竞技,通信盛会成了对AI的集体汇演,展示着各家技术与应用落地的最高水位。

继去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大模型后,“AI手机”这一概念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有不少行业人士期待,被诟病创新乏力的手机行业会被AI重塑。

“AI在过去这一年的确变化很快,目前我个人判断10年以内,手机仍然是承载AI技术最好的形态,因为人最大的数据来源还是视觉。”近日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告诉搜狐科技等媒体。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在MWC24上表示,下一代AI手机将拥有更强大的存储、显示和成像功能,与AIGC应用一起协同,生成千亿GB的内容,带来全新的增长机会。

而据Counterpoint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近十年最低水平,逐年萎缩的手机市场会因为AI重新焕发生机吗?AI又会推动手机体验发生哪些变化?

元年虚实

在这波AI手机浪潮中,OPPO首当其冲,提出了“AI手机元年”的概念。

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认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行业也有不同的意见。在MWC24上,荣耀CEO赵明对搜狐科技表示:“AI手机元年早就开始了,怎么今年才是元年呢?这是晚了多少年的布局了?把今年定义成‘手机的AI元年’,一定处于一个在追赶的状态。”

其实早在2017年,伴随着苹果推出首款支持Face ID的iPhone X,以及华为NPU芯片麒麟970的亮相,行业就曾提出过“AI手机”的概念。而这一次主要是AI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所以AI手机的概念再次引发热潮。

realme副总裁徐起告诉搜狐科技,2024年的AI体验和之前2017年完全不同,2024年更是真的能称得上AI手机元年,因为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布局自己的AI系统、AI模型等。

“现在只是起步,明后年随着行业整体AI技术越来越发达,接下来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杀手级的应用,去颠覆非常多的体验。所以,我们预判AI是接下来行业里一定要去关注的必备命题。”

对于新一代AI手机,IDC发布的报告认为应该有四大能力特征:AI手机首先要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以满足AI时代下生成式AI的计算需要;同时,AI手机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AI手机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此外,AI手机还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赵明则认为,真正的AI手机是可以发展进化,是拥有个人化的操作系统。“你的AI手机和我的AI手机,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并且生成式AI的能力应该由AI应用服务商提供,否则手机厂商进入的是互联网行业服务的赛道。”

尽管各家对AI手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头部厂商纷纷加大对AI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推出了支持运行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另一方面,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带有升级AI功能的新款手机。

上周,小米14 Ultra的小米影像大脑升级成为首个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Xiaomi AISP。通过整合CPU、GPU、NPU和ISP算力,可实现60TOPS的计算能力,提供连续抓拍150张照片等功能。

据三星透露,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亿美元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上个月,三星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首款AI手机Galaxy S24系列,带来了通话实时翻译、AI编辑等功能。

OPPO推出首个AI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还发布了首款在端侧应用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手机Find X7,支持AIGC图片消除、通话语音摘要、闪速抠图和智能文章摘要等功能。

去年底,vivo发布了首款AI大模型手机vivo X100系列。基于大模型,vivo推出“私人助理”蓝心小V,支持文案写作、AI P图等功能。

此外,华为在HarmonyOS 4操作系统中推出了融入大模型能力的小艺助手,可以帮助用户生成文案、多语种翻译、快速摘要资讯等。荣耀发布的Magic6系列搭载70亿参数AI大模型,支持语义搜图、智慧成片等能力。

魅族则是高调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转向“All in AI”,打造全新AI终端,并表示首款AI Device硬件产品也将在今年内正式发布。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认为,手机行业主流产品已经做到流畅不卡,拍照够用,功能齐全,消费者平均51个月才换机,创新更像是堆叠参数的军备竞赛。“只有你的人机交互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的硬件才会与众不同,才有机会让用户记住,而AR眼镜才是AI大模型的最佳载体。”

创新还是噱头?

AI的迭代更新速度很快,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产品体验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并不在乎是否有AI技术加持。在MWC24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灵魂发问:什么时候出现AI杀手级的应用?

从实际体验来看,大部分厂商首款AI手机都将AI能力与影像、通话、语音识别等能力进行了结合,给用户带来了一些新鲜感。

刘作虎透露称,用户对AI手机没有感知,但会为AI功能买单。用户对于AI消除功能的热情超乎了OPPO的想象,在后台数据中显示,用户人均每日使用这一功能15次。

“同时销售端也反馈,跟用户说AI手机是什么,用户其实是没有感知的,但是把AI消除功能拿出来做展示后,销售的成功率就变得很高。”

不过,不同厂商所支持的AI功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张峻看来,之所以功能相似,是因为因为所有的手机厂商发掘功能都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大家的需求有相似性,但是功能好不好用还是有区别的。

此外,搜狐科技看到,不少用户体验AI手机新功能后,认为相关技术还有不小的优化空间。由于AI大模型的应用还在初期阶段,相关功能体验还需要继续迭代升级。

比如,有三星S24系列的用户反馈称,AI识别的内容不准,并且每次都有广告出现。AI创作相关功能是和WPS进行合作,但使用要收费。有OPPO Find X7系列用户表示,AI消除功能在某些场景会“翻车”,P图区域会直接“糊掉”。

荣耀研发管理总裁邓斌也提醒称,如今很多手机厂商的大模型技术存在炫技,一是中转,二是简单的文生文、图生图。“部分友商更多希望把云端的能力压缩、量化下,比如做一些阅读理解、摘要、生成论文的能力,跟云端没有区别,云端甚至会做的更好。”

在手机厂商的愿景里,AI手机会变成一个智能体,在分析用户各类数据后,智能识别用户意图,进行快速推理决策,主动提供个人化服务。

在愈发智能化的过程中,终端厂商与App厂商权限开放的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这关系到了用户的隐私安全以及厂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刘作虎表示,不管是App还是手机厂商,都是生态的一员,应该是共建的关系,一定不是竞对的关系。“肯定是要双赢,而不是今天我要谁把谁掐死。”

布局AI,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

根据IDC的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台,占全球手机市场的15%。

2027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亿台,占中国手机市场的51.9%。作为对比,2023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是1000万台,在手机市场占比5.5%。

AI手机的浪潮悄然拉开序幕。刘作虎表示,大模型、AI手机仍在开始的阶段,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大模型里面的配合以及开发商所有的配合,要同一时间发生。

在技术布局上,手机厂商往往采取的是自研+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方式,OPPO、荣耀、小米均推出了自主训练的大模型,另外也表示会跟主流大模型进行合作。

当下,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有两个主流方向,一方面是用更高质量的数据去训练更小参数规模的模型,另一方面是端云协同,这种方式对于资源消耗更加智能。

对于终端厂商来说,他们并不是想要用端侧的大模型去取代云侧的大模型,由于手机算力有限,目前往往采用端云协同的方式。刘作虎举例称,通话摘要这一功能首先要做识别,这部分可以放在端上,识别后要推理需要更大算力就放在云上,端侧和云侧各有优势。

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对搜狐科技表示,端侧AI和云侧AI在应用上有不同的侧重,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事儿问“云”,小事儿问“端”。

目前,AI手机均是定价在4000元左右的高端旗舰机,这是因为在高算力的要求下,成本依旧是制约AI能力下放至低端机型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AI在在手机侧的成本包括计算、推理成本,以及相关API调用的成本,前两者都和芯片密切相关。

联发科技无线通信事业部副总经理陈一强表示,目前AI应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付费的人少,就要用平台厂商去使用这个应用,慢慢孵化出来。一旦规模起来,其实硬件价格就会下来。

不过,他表示现在仍处于新技术的投入期,把成本压下来是不太可能的,芯片厂商的核心方向还是去把能效最好的APU,堆到手机最高能够承受的算力。

刘作虎也表示,目前重点还是先想办法让大模型在中高端芯片平台落地,暂时也不会看投资回报率。“在投入上,OPPO可以说是没有上限。”

尽管AI技术尚处于投入期,对于手机用户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但在IDC看来,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掀起新一轮换机潮,尤其是旗舰机型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发展初期的重要增长动力。

IDC预测,16GB内存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的基础配置,此外在屏幕、影像设备的升级将带来硬件升级和成本提升,厂商可利用科技创新及其相关功能卖点撬动终端价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现一批... 据微信公众号“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7月7日消息,中国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过支撑单位发现...
大学里的普通物理学:涵盖多领域... 大学里的普通物理学课程包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现代物理等多个领域,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这是...
罗马仕充电宝充电再爆炸,召回风...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以下为关于「罗马仕充电宝充电爆炸」事件的核心信息整合,结合时间线...
诚志永华申请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液...
海尔智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燃气...
浙江首例,国产显微外科机器人在... 017日上午,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查看61岁王阿姨手部术后情况,诊断移植皮瓣血运良好,此为浙江省首...
防御台风“丹娜丝” 瑞安639... 为应对今年4号台风“丹娜丝”,7月6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在飞云江流域进行巡逻,排查...
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将于今年... 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位于海淀区北部的航天中心医院苏家坨院区即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
湖北荆州打造绿色智慧用能示范医... 一站式绿色智慧用能服务中心。 在医院的一站式绿色智慧用能服务中心大厅,屏幕上用能数字在不断变幻跳动,...
“AI+绿色发展”:为守护绿水... 6日,“AI+绿色发展”论坛作为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在贵阳举办。 国内AI领...
太赫兹+声波!我国科学家使无针... 新华社天津7月7日电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太赫兹光声系统,在无针诊断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
原创 哈... 摘要:近日,上海昇视唯盛科技有限公司携“激光+地轨+悬臂”全场景智能机器人工作站方案在第28届埃森展...
全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消息,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7月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全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
沧州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建设示范园区 应用大数据技术 推广智能农机装备 沧州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
荐读•悦科普 |《现实不似你所... 爱科普,读科普 悦科普,尽在数读空间 推荐语: 陈嘉映盛赞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重磅作品,带你在《七...
左撇子更有创造力?百年研究数据...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对持续百年的惯用手与创造力关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发现传统认知中“左撇子更具创造力...
东软发布“10+2应用场景” ... 7月3日,由东软集团与中国就业促进会共同成立的“联合数字就业研究中心”正式发布“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就业...
应对Steam商店黑屏:常见原... 作为当前全球最受欢迎的数字游戏平台之一,Steam为玩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然而,许多用户在访...
美国的播客文化是如何养成的 文|刀客Doc 6月18号,OpenAI在YouTube上线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揭秘了ChatGPT...
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雷军现... 7月6日下午,雷军发文:今天下午,小米YU7正式交付首批车主。 希望这台车,陪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