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申桂玲
在种业发展的浪潮中,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都像是一颗投入农业之湖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为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河南中原隆冠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原隆冠”)的“隆玛瑙”系列新品种,便是这样的存在,它们承载着科技的力量、研发者的心血,在种业领域崭露头角。
技术融合,奠定诞生基石
中原隆冠有着强大的技术研发背景。由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简称:隆平生物)控股,为其注入了先进的转基因技术。隆平生物采取多基因叠加抗虫转基因技术路线,以1+N多性状赋能中原隆冠,搭建了国内领先的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成为“隆玛瑙”系列新品种诞生的关键支撑。
在1000平方米的生物育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对玉米基因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造。他们从海量的基因库中筛选出具有抗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基因,再通过复杂的生物技术将这些基因精准地导入到玉米品种中。中原隆冠种业总经理孙维山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始终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验室里的每一次基因测序、每一次分子标记筛选,都是在为新品种‘搭骨架、赋能量’。这一年来,科研团队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假期,就是为了让技术真正扎根在种子里。”
产学研协同,攻克育种难题
在“隆玛瑙”系列新品种的研发过程中,产学研协同发挥了巨大作用。河南科技学院的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其中。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士林带领团队与中原隆冠的科研人员紧密合作。面对近年来极端高温等气候挑战,他们将种质创新作为重点研究方向,致力于将父本的抗病基因与母本的高产基因完美结合,培育“双高”杂交种。
为了提升封顶率、出籽率和容重,科研人员们在500亩科研基地里划分出20多个测试区,模拟不同气候与土壤环境,精准记录玉米生长表现。孙维山回忆道:“最忙的时候,基地里白天有20多名科研人员蹲点记录,晚上团队还要连夜分析数据。有一次为了赶在台风前完成抗倒伏测试,大家冒雨加固试验田支架,浑身湿透了都顾不上换衣服。”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隆玛瑙”系列在育种阶段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田间试炼,彰显品种实力
“隆玛瑙”系列新品种在田间的表现是其诞生过程中的重要验证环节。在多地的试验田里,它们展现出了卓越的抗逆性和高产潜力。在高温干旱环境下,普通玉米叶片枯黄、生长停滞,而“隆玛瑙”系列却叶片翠绿、株型挺立;经接种鉴定,“隆玛瑙8687”等高抗锈病、瘤黑粉病等多种病害,在黄淮海地区有效降低了减产风险。
河南周口的经销商李建国最早接触到“隆玛瑙”系列试种品种,他说:“2023年夏天我们这儿遭遇了40℃的持续高温,好多品种都秃尖了,但‘隆玛瑙8687’的果穗又大又饱满,农户看完都来问‘这是什么好种子’。现在我这儿的订单排到了明年春天。”而河北邯郸的种植户张立业则算着丰收账:“往年种普通品种亩产也就600多公斤,去年试种‘隆玛瑙8687’,亩产到了720公斤,一亩地多收100多公斤,算下来多挣200多块!”
在产量数据上,“隆玛瑙8687”同样亮眼:2022-2023年度平均亩产73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2%;2023-2024年在黄淮海22点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16.6公斤,增产8.6%。这些数据让孙维山充满信心:“每一组增产数据背后,都是科研人员的汗水、农户的期待。我们要让‘隆玛瑙’系列不仅是‘实验室里的好品种’,更成为‘农民地里的致富种’。”
从技术研发到产学研协同,再到田间试炼,“隆玛瑙”系列新品种经历了重重考验与磨砺才得以诞生。它们的出现,为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承载着科研人员、经销商和千万农户的期待,有望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