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际空间站总重444吨,如果失控坠落地球,能毁灭一座城市?
创始人
2025-07-30 18:42:25
0

[赞] 国际空间站这个重达444吨的“太空巨物”,是人类在近地轨道上最耀眼的工程奇迹

它宽109米、长73米,像一座悬浮在410公里高空的“太空实验室”,承载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

但随着它服役时间的不断增长,不少人开始担心了起来,如果这座庞然大物失控坠落地球,真的能像传言那样毁灭一座城市吗?

上百吨的太空拼图

要理解国际空间站坠落的影响,首先得看清这个巨物的本质。444吨的重量是什么概念?大约相当于400辆家用轿车叠在一起,这样的重量让它成为人类迄今为止送入太空的最庞大航天器。

但它并非一开始就是完整的,而是像搭积木一样,用20多年时间一点点拼出来的。

1998年11月,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模块被送入太空,拉开了建造序幕。这个19.3吨的模块本是美国出资,后来成为整个空间站的“第一块基石”。

紧接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来节点舱与之对接,2000年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加入后,空间站才算有了“心脏”,它承担着生命支持、通信导航、飞行控制等核心功能,没了它,整个空间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失控。

如今的国际空间站,除了核心舱,还拼接了美国“命运号”实验舱、欧洲“哥伦布号”、日本“希望号”等多个舱段,外加长达100多米的钢桁架,上面铺满了几千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结构让它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太空昆虫”,但内部空间并不像想象中宽敞。

能让这个庞然大物悬在太空而不坠落,靠的是一场“力的平衡术”,在410公里的高度,地球引力依然有地面的90%,大约400吨的力量在拉扯它。

为了对抗这份引力,空间站必须以每秒7.66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这个速度有多快?相当于1小时就能绕地球飞4圈,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刚好与地球引力抵消,让它能稳定地跳着圆圈舞。

失控坠落的结果?

如果有一天,空间站的发动机失灵,无法维持速度,这场“平衡舞”就会被打破,它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坠向地球。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结果会如何呢。

空间站不会一下子掉进大气层,由于410公里高度仍有稀薄空气(每立方厘米约8000个气体粒子),这些气体对高速飞行的空间站会产生阻力,让它的速度慢慢降低。正常情况下,空间站每个月会因此下降2公里,需要定期开动发动机“提速”维持轨道。

但如果失控,这种下降会加速,从410公里到进入稠密大气层,大约需要数周时间。

当高度降到100多公里时,真正的毁灭时刻就开始了,这里的大气密度足以让空间站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瞬间飙升到几千摄氏度。

最先“遭殃”的是脆弱的部件,太阳能电池板和散热器会被气流撕扯下来,这些部件重量轻、受力面积大,会像落叶一样慢慢下坠,大部分在高空就烧为灰烬。

随着高度继续降低(80-60公里),高温和气流的冲击力会让空间站的连接结构断裂,钢桁架的薄弱部分会首先崩开,各个舱段之间的对接机构失效,整个空间站会分裂成多个大块,可能是“星辰号”核心舱、“命运号”实验舱,或是几段沉重的钢桁架。

而这些大块会变成一个个燃烧的“火球”,拖着长长的焰尾冲向地面。

到了40公里以下,大气层已经足够稠密,剩下的残骸会继续减速、燃烧。但并非所有材料都会被烧毁,空间站的舱壁有几厘米厚的高强度铝合金,外面还覆盖着凯芙拉纤维、陶瓷和不锈钢板(用来抵挡太空垃圾撞击),这些材料耐高温、抗冲击,很难完全烧尽。

钢桁架因为要支撑太阳能电池板,做得又粗又重,也会有部分残留,最终这些没烧完的残骸会以更快的速度冲向地面。

值得注意的是,空间站的坠落范围并非随机,它的轨道倾角是51.63°,这意味着它只会坠落在地球南北纬51.6°之间的区域,这个范围覆盖了美国、非洲全境、大半个欧洲、印度以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从纽约到北京,从巴黎到新德里,都有可能成为残骸的“落点候选区”。

残骸的破坏力

很多人担心,444吨的庞然大物砸下来,会像小行星撞地球一样毁灭城市。

但事实上,经过大气层的“过滤”,能落到地面的残骸早已“元气大伤”,破坏力远没有想象中恐怖。

尽管失控坠落的破坏力有限,但没人希望它发生。好在,人类早已为空间站的“退休”做好了准备,失控风险其实很低。

因为国际空间站有完善的“轨道维持”系统,“星辰号”核心舱尾部装有发动机,“进步号”货运飞船也能辅助调整轨道,定期为空间站“提速”,避免它自然下坠。

科学家会持续监控轨道参数,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启动发动机修正。

即便是到了服役末期,空间站也会以“受控坠落”的方式结束使命,目前,全球航天器退役后,大多会被引导到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Punto Nemo海域)。

这个区域位于新西兰和南美之间,没有陆地、岛屿,也鲜有船舶飞机经过,是最安全的“太空垃圾填埋场”。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虽已延长多次,但最终也会走这条路,地面控制人员会精确计算轨道,启动发动机让它“瞄准”这片海域,确保残骸落入无人区。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极端情况,比如突发故障导致所有发动机失灵,或是太空垃圾撞击造成结构解体。但这种概率极低,国际空间站有严密的碰撞预警系统,会定期躲避太空垃圾,各舱段都有备份系统,单一故障很难导致整体失控。

退一步说,即便真的失控,也有应对预案,各国航天机构会提前数周预测坠落范围,通过媒体通知相关区域的人们躲避。

由于残骸落点分散,且大部分地区是人烟稀少的海洋、山区,砸中城市的概率本就不高,即便砸中,也只是局部破坏,不会像传言那样“毁灭一座城市”。

说到底,国际空间站的存在,本就是人类勇气与智慧的象征,它在410公里的高空绕地球飞行了20多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无数数据,也让我们更了解太空。

即便有一天它完成使命,无论是受控坠落还是意外失控,都不会成为毁灭城市的怪物,对于这个“太空伙伴”,我们更该记住它的贡献,而非过度恐慌它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90秒锁定“重点人员”!机器人... 7月30日,在春熙路商圈,成都锦发边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发边缘”)进行了一场“轮式+四足...
AI质控革命:三维天地重塑制药... 引言:行业痛点驱动,AI赋能制药新纪元 全球创新药研发成本攀升,中国药企面临FDA/EMA合规要求...
2025WAIC腾讯AI全景图... 7 月 27 日,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如期举行。在这场聚焦 AI 前沿的盛会上,腾讯集...
就在明晚!记得抬头看 呈“D”形!年度最小上弦月8月1日现身夜空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8月1日20时41分,本年度...
梁文锋,准备战斗 摘要: 下一个引领浪潮的人是谁?或许连DeepSeek与梁文锋,都在等待下一个强如o1的对手。 凤凰...
为防盗门装上“工业大脑” 王力... 在传统门业加速转型的浪潮中,领军企业王力安防正在以创新科技引领行业变革。在第九届“葵花奖”颁奖盛典上...
腾讯亮出AI底牌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在AI的牌桌上,当一众科技巨头围绕“最强大模型”高调下注,将技术竞...
防沉迷学生手机推荐:多亲Qin...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许多...
头骨上钻孔植入 Neurali... 7 月 30 日消息,近日,一位因车祸导致四肢瘫痪长达 20 年的美国女性第一次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
苹果成折叠屏救星?姗姗来迟的i... 【CNMO科技】在智能手机创新趋缓的十年后,折叠屏技术正以"形态革命"之名重塑行业图景。这个曾被视为...
长安:东莞首个千亿镇开启“二次...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实习生李天豪 东莞报道 能拍出彩色视频的暗房、变焦追踪依然清晰的安防镜头……在位于...
中科信息:智能麻醉机器人进入临... 证券之星消息,中科信息(300678)07月3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
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创新高:...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之一,你每天上网的时间跑赢平均值没? 调研机构QuestMo...
南京由弋智能取得电动夹爪专利 ... 金融界2025年7月3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由弋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由弋智能科...
「国芯+国模」双擎驱动,阶跃星... 来源:智百道 文 / 道哥 7月25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开幕前夕,...
温州久一重工取得锯切机锯桥移动... 金融界2025年7月3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温州久一重工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锯切机锯桥...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首栋单体... 羊城晚报讯 记者余晓玲、通讯员松湖宣报道: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
暴雨中的通信生命线:陕西移动延... 阳光讯(记者 郑玮)7月中旬以来,吴起县连降暴雨,防汛形势骤然紧张。作为当地通信保障的主力军,陕西移...
英伟达高管财富暴涨:首席财务官... 7月30日,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和负责销售与营销业务的副...
谷歌同意但Meta拒签 科技巨...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谷歌周三表示,将签署欧盟的人工智能准则,而此前Meta因担心该准则可能扼杀创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