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实习生 苏慧珍 文图】随着智能制造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积极探寻破局之策,7月29日,以“破界智链,职掌未来”为主题的2025工业人才发展峰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200余所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专家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路径。
活动现场,北京中睿科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河南汇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就工业人才培育达成签约合作。未来,双方将围绕“标准化体系共建、资源平台共享、实训基地开放、定制化培训”四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为制造业培养输送更多工业人才。
据悉,河南汇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由河南省人才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北京中睿科技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科技教育集团。公司集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教研,专注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身影已无处不在。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装备,已广泛渗透至汽车、电子、轻工等60余个行业大类、160多个行业种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36.93万台,同比增长35.6%,增长势头强劲。然而,人才支撑明显不足。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达450万人。
在此背景下,为加快智能制造人才供给,多个地方政府推出了不同的支持措施。如河南省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纳入河南省2025年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指导目录中;如江苏省鼓励机器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增强高水平人才供给;如山东省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完善有关学科设置、专业建设和技能认证体系,推进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打造机器人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实训和联合科研场所。
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人才培养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体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过程需将院校所具备的丰富理论教育资源与企业所拥有的前沿实践资源进行打通,以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