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20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与日本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携手,组织两国学生开展了为期10天的长江流域资源调查。9名日本学生与8名中国学生组成联合项目团队,在双方高校多位教师的共同带队指导下,从全流域视角深入考察长江经济带水产产业,为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本次调研覆盖长江流域多个关键节点。在武汉,团队走访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和鄂州海大集团养殖基地,实地了解华中地区淡水养殖的主流品种与模式;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中日师生在四川农业大学专家陪同下,考察崇州国家级长吻鮠原种场、当地饲料企业及鱼苗孵化基地,系统掌握西南地区水产养殖现状,期间还一同参观眉山三苏祠,感受长江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宜昌,项目组前往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详细了解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保护措施,并参观三峡工程博物馆,领略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成就;调研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仙桃黄鳝养殖基地,实地学习智能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7月20日,中日调查项目组举行调研成果汇报会。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围绕中日水产养殖环境与技术差异对比、长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中日文化交流等主题分享调研成果。他们指出,中日两国在水产养殖领域各具特色,养殖环境与技术呈现互补性,并提出长江流域水产产业未来应向“智能化装备应用、绿色生态养殖、规模化标准生产”三大方向发展,为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青年视角。
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副院长向井徹在点评中表示,此次长江流域资源调查是两校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上的积极探索,既为学生搭建了跨文化交流与实践的平台,也为中日水产领域的学术合作注入新动力。他感谢中方院校及相关单位的支持,期待未来两校继续深化合作,在水产养殖领域开展更多联合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高坚总结称,此次实践调研标志着两校在水产学科合作上迈出坚实一步。双方将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促进中日水产学科发展与人文交流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刘晨旭 王璇洁)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