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新型复合肥“打败”黄曲霉毒素
创始人
2025-07-01 09:40:53
0

李培武(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团队研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山东菏泽,山东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忙碌而有序:一粒粒肥料在包膜滚筒内翻转,自动化进料器精准配料,经过喷涂隔离剂、黏结剂,颗粒便包裹上菌剂和保护剂。再通过质检、灌装后,一包包功能性生物复合肥料就从这里送到农民手中。

“我们生产的是含有ARC生物菌剂的复合肥。今年,这种新型复合肥首次大面积推广,销量预计较去年翻番式增长。”新洋丰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所长武良说。

武良说的ARC生物菌剂,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多年持续研究发明的原创成果。其中,“A”代表黄曲霉毒素控制,“R”代表诱导根瘤菌结瘤固氮,“C”代表两者耦合同步实现。

另辟蹊径,“打败”黄曲霉毒素

ARC生物菌剂复合肥为何受市场青睐?

花生、大豆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20世纪60年代以来,阻控黄曲霉毒素一直是难题,国际主流技术采用向田间投放不产毒的黄曲霉菌株,希望“以菌攻菌”抑制土壤中黄曲霉强产毒菌株。然而,这种方法在田间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引发黄曲霉菌猖獗产生的风险。

能否不引入外源黄曲霉菌,通过靶向调控微生物群落,在土壤中抑制黄曲霉产毒菌甚至“打败”黄曲霉毒素,并维持土壤健康?为找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阻控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李培武团队跑遍我国重要花生主产区,采集了4700多份土壤样品,根据不同微生物种群和元素组成,调配出成千上万个组合,并一一在实验室筛选验证。然而,实验样品在大田里的表现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豆科作物具有结瘤固氮的能力,但在大田生产上,大豆、花生结瘤很少,固氮效率低。如何提升结瘤固氮效率,实现固氮减肥增产,同样是困扰农业科学家的难题。提升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效率与阻控黄曲霉毒素有没有关系?基于多年探索,李培武团队从土壤源头阻控黄曲霉角度入手,另辟蹊径,发现黄曲霉与根瘤菌、芽孢杆菌等植物益生菌呈负相关,在此发现基础上发明了ARC生物菌剂。

“ARC生物耦合技术可谓‘一举两得’,不仅突破了豆科作物固氮的传统认知,还打破了施用根瘤菌剂的传统技术限制,从而开辟大豆、花生诱导固氮提质增产,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新途径。”李培武说。

ARC生物菌剂田间效果如何?团队在主产区500多个示范点开展大田试验示范验证,结果表明,大豆、花生使用ARC生物耦合技术后,根瘤数与固氮酶活性分别增加3.7倍、4.8倍以上,产量增幅分别超过15%和19%,同时大田黄曲霉产毒菌阻控效果达63%以上。

以肥载菌,提升复合肥效果

将研发的生物菌剂向田间大规模推广时,又遇到新难题。原来,单纯施用生物菌剂用量虽少,但不方便,农民也不习惯,且不说增加劳动力与时间成本,施用不均匀还会影响效果。怎么办?如果能把ARC生物菌剂与复合肥结合起来,以肥载菌,既能提升复合肥效果,对农民来说省时省力,市场推广潜力也大。

李培武团队的设想,与新洋丰研发高品质经济作物专用肥的计划不谋而合。可最初武良心里并没有底:肥料盐分含量高,微生物如何适应,如何保证菌剂活性,之前全球产业界都没有成功的先例,以肥载菌能成功吗?

湖北省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增加了武良的信心。2023年,湖北省相关部门牵头搭桥,李培武团队与新洋丰展开合作,联合推进“ARC生物菌剂复合肥提质固氮绿色增产技术产业化”研究。

针对ARC生物菌剂难以稳定添加到复合肥的痛点,新洋丰科研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影响菌剂活性的关键因子,在隔离剂、保活剂、激活剂等方面做了上百次试验,最终优化确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微生物保活剂。“我们破解了复合肥与微生物难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的行业难题,确保菌剂存活率在90%以上,并研制出高富专ARC生物菌剂花生专用肥和大豆专用肥,实现了肥、菌结合‘1+1>2’的效果。”武良说。

说服农民用ARC生物菌剂复合肥,不能光谈技术指标的优势,必须得在大田生产中检验,通过大规模示范,让种植户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新洋丰与李培武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在全国花生、大豆主产区连续两年做了30多个ARC生物菌剂复合肥试验。试验证明:同一块地,使用含有ARC生物菌剂的花生专用肥后,作物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花生果变白,病斑减少,果实均匀,收购价更高。看到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农民积极性大幅提高。

ARC生物耦合技术也得到学界认可。2024年,该技术被遴选为全国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2025年中关村论坛发布的19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中,这是唯一的农业领域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预计未来5年,市场对ARC生物菌剂复合肥的需求将保持较高速增长,这不仅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还会为企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武良说,接下来,新洋丰将继续与李培武团队合作,围绕作物促生长、提单产的目标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聚焦“微生物+”方向,继续合作研发新产品,共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豆、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大豆油和花生油占食用植物油总量的一半以上,对饲料安全和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李培武表示,团队将持续攻关,持续揭示ARC生物耦合技术背后的机制机理,同时探索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其他豆科作物、牧草甚至非豆科作物上,助力我国粮食种植更绿色、更高效。

记者手记 发挥产学研深度合作优势

研制出ARC生物菌剂复合肥,推动花生、大豆提质增产,我国何以在这方面走在国际前列?记者在采访中深切体会到,产学研深度合作,科研院所和企业各展所长,密切配合是重要原因。

李培武团队扎根中国豆科作物种植实际,从生产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破解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阻控与结瘤固氮效率提升两大科学难题,研制出ARC生物菌剂,为花生、大豆提质增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行业重要头部化肥企业,新洋丰对市场敏感,生产、研发经验丰富,攻克菌剂与化学肥料结合等一系列的难题,实现了“以肥载菌”的目标。双方通力配合,在田间地头开展规模示范,让农民看到成效,帮助好技术、好产品惠及广大种植户。

我国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成果积淀深厚,企业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需求,满足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是重要途径。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喻思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医疗重磅!华为+瑞金医院宣...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6月以来,AI医疗相关事件重磅不断。 6月30日,上海瑞金医院携手华...
小米16系列影像模组设计曝光 ... 【CNMO科技消息】7月1日,有数码博主曝光国产新旗舰的影像模组设计并透露了部分影像信息。根据网友猜...
疯狂挖人的扎克伯格推“超级智能...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当地时间6月30日,...
某OS连夜上线“苹果主题”?安... 十八年前苹果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从此iPhone稳坐手机行业的高端地位。可以说是流水的安卓,铁打的...
原创 在... 如果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牺牲,他的身体漂浮在无边的宇宙中,身上穿着那套坚不可摧的宇航服。你觉得他会腐烂...
天正电气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天正电气(60506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让充电宝上不了飞机的“致命电芯... 一夜之间,所有在外壳上未展示 3C 标识的充电宝,都没有办法上飞机了,这些充电宝好端端的都变成了无用...
九牧王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九牧王(60156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原创 杨... 195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现场,出现了两位与会者,他们的面孔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是亚洲人。在那些...
拒绝荣耀一家独大 REDMI新... 从2024年开始,手机厂商在电池上开始疯狂内卷,电池容量的突破速度极快,6000mAh、7000mA...
XD华鲁恒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XD华鲁恒(60042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天问三号首席科学家侯增谦院士:...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天问三号首席科学家侯增谦与合作者在《自然-天文学》发文,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天问...
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
雷军被称小米最强销售:一天带货... 最近,小米YU7卖疯了,一小时大定28.9万台。另据汽车博主“车fans”消息,已确认小米上周新增锁...
一粒新型复合肥“打败”黄曲霉毒... 李培武(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团队研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山东菏泽,山东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
AI客服收费应按解决问题次数计... Gradient Labs首席执行官Dimitri Mas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使用AI代理进行...
“人人视频”突然崩了!很多人以... 据网友反映 “人人视频”APP突然崩了 页面显示 “加载中……请检查网络设置” 相关话题登上...
老板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老板电器(00250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白云区以党建引领筑牢互联网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的新时代,白云区以党建为舵,引领互联网行业破浪前行。6月27日,由白云区委宣传部...
谷歌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与麻省... 核心要点 谷歌宣布与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