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边形”创新城市为什么行
创始人
2025-06-07 19:20:50
0

■ 对话人

袁 媛 本报评论员

刘大山 南京日报评论员

袁媛:今年,人形机器人牢牢占据话题“C位”,南京提出打造“机器人之城”目标,提出打造“1+N+1”整机体系。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角度,如何解读这一目标?

刘大山: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指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人形机器人代表着科技与产业的高端水平,南京制定机器人产业“1+N+1”体系,不仅是产业布局,也是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践方略。

站在科产融合全局,第一个“1”,是打造创新策源的“高峰”。就像机器人产业里的工业机器人龙头,南京正着力培育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头雁”,在6G通信、人工智能等“山巅无人区”插旗。

中间的“N”,是构建融合共生的“高原”。如同特色机器人集群,南京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创新矩阵和多个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科研—孵化—产业”的闭环生态。

后一个“1”,则是布局未来赛道的“灯塔”。好比人形机器人的前瞻部署,南京前瞻布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包括低空经济、基因与细胞技术、虚拟现实等,让科幻照进现实。

袁媛:你的解答让我联想起一个词:“六边形战士”,在创新的每个方面都有所作为。你认为,南京最大的创新底气是什么?

刘大山:南京高校云集,尤其以鼓楼高校集聚区最为密集。以此为圆心,“半小时创新圈”应运而生,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江北新区芯片工厂,或是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园等产业高地。教授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在南京,擅长技术转化的韩冰博士等专家学者成了企业的座上客,正是得益于这独一无二的科教资源密度与产业转化效率。我把这称为“地利”。

不止于“地利”。南京的底气,不在于单项优势的突出,而在于构建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创新生态系统。

所谓“天时”,是国家使命与城市雄心的同频共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京的使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和政策机遇,让南京的科产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政策红利。“人和”则体现在以最大诚意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南京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不拘一格引才荐才评才,有效破解了科研经济“两张皮”难题,让南京成为各方英才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这就是你感觉南京是一个“六边形”创新城市的原因,这个形容很贴切。南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一股一着不让的执拗劲。

袁媛:的确,南京的创新实力强在基础扎实、发展均衡。不过,也有人说,南京标志性的企业和项目还不多,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刘大山:孵化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和项目,必须集成政策、集中力量,加快构建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各类要素集聚融通的良好环境。

要想破局,南京需要做强产业园区“主阵地”,形成要素供给“强支撑”,打造示范应用“大场景”,建设高端人才“蓄水池”。一方面,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破除“高校成果束之高阁、企业需求无人接单”的僵局;另一方面,提供真实产业应用场景促进技术落地,让科研人员既能在实验室“仰望星空”,也能在生产线“脚踏实地”。

我相信,最好的技术一定诞生在最具创业气质的车间里,最强的产业一定扎根在最有创新精神的实验室旁。这种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相互滋养的生态,是南京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袁媛:从建设“机器人之城”的目标来看,南京的目光很长远。实现这些长期目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刘大山:科产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只有系统解决“造得出”“用得好”“卖得动”的闭环问题,才能真正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地标。这既是建设“机器人之城”的要义,也是南京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底层逻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影医疗:公司自主研发光子计数...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8月26日,记者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获悉,由...
原创 马... 《Her》是曾经上映的一部电影,讲述了有血有肉的人类和一堆代码构成的人工智能之间的爱情。 最近, ...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 8月2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陕西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世...
马斯克新公司:“巨硬”!硬刚微...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智东西) 智东西 作者 王涵 编辑 漠影 智东西8月25日消息,两天前,马...
解码数字金融时代的保险新基建 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在北京稻香湖的科技园区,有一座隐形的“科技之城”正在崛起。 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
小米16系列定档9月!四款机型... 设计革命:直屏+3D打印中框引爆行业 曲面屏时代正式终结!小米16全系回归直屏,标准版黑边压缩至1...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背后的“贵... 原标题:从“桥梁博物馆”走来的技术输出者 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背后的“贵州智慧” “花江峡谷荷载试验...
赛力斯公布无人机加氢控制专利 ... 松果财经讯,天眼查App显示,8月26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无人机加氢控制方法、车载氢能供给...
罗永浩火速澄清:并未拉黑俞敏洪... 8月26日,罗永浩发博澄清,并未拉黑俞敏洪与王自如,而是拉黑了两个“起哄”的网友。 罗永浩表示,“你...
云端上的高性价比云手机是什么? 你有没有因为手机内存不够用而头疼?或者担心重要数据丢失或者隐私泄露?还有,是不是因为手机配置不够,玩...
活动回顾 | 峥嵘岁月忆初心•... 峥嵘岁月忆初心•童心巧手颂祖国 8月23日,由市文广体旅局主办、市图书馆承办的“追寻红色记忆•点亮爱...
原创 墨... 玛雅文明在整个人类进化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诞生与衰亡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至今仍然是令人困惑的谜...
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在丰台...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8月25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在北京丰台开幕...
重磅好消息,来自地下700米!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
国星宇航更新招股书:AI智算卫... 近日,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更新招...
腾讯会议上线AI纪要,实时捕捉... 2025-08-26 14:14:04 作者:狼叫兽 8月25日,腾讯会议更新,正式上线“AI纪要...
XR眼镜如何成为工业现场的生产... 工业制造领域始终面临着诸多挑战。精密设备的维护复杂度持续增加,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愈发严格,物流仓...
vivo Y500系列官宣9月... 今日上午,vivo手机官宣“国民旗舰”新机 vivo Y500 将于9月1日19时正式发布。 按照官...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内部的有机玻璃球及光电倍增管。...
东疆再创数据跨境流动“天津方案...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巴基斯坦上市企业NETSOL Technologies Limited(纳索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