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5月9日电 为展示“产学研合作新范式”最新成果,推动产学研各界的交流和研讨,5月7日,以“引领新型产学研,助力AI新十年”为主题的首届联想校企科研合作论坛暨优秀成果颁奖典礼在沪举行。其中,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高亮不锈镁合金”项目和“混合云根因定位与趋势预测”项目,以及与复旦大学合作、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类人对齐共性技术”项目,获得了最高的“卓越合作成果奖”。
其中, “高亮不锈镁合金”项目通过AI材料基因工程加速方案优化,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耐腐蚀性达到了当前业界传统镁合金材料的十倍,实现了相比传统铝合金30%的减重。2025年成功注册为该领域的首个国标新牌号。该材料已应用于联想笔记本产品ThinkBook X和YogaBook 9i。此外,该材料也应用在了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SJTU思源二号(ICUBE-Q)”探月卫星上,该卫星已伴随嫦娥六号探月任务成功发射。材料具备优异的高能粒子吸收和抗原子氧腐蚀能力,有效保障了卫星电子系统的长期安全服役,实现了高性能轻质镁合金在我国卫星电控系统的首次应用。
“混合云根因定位与趋势预测”项目聚焦云计算智能运维领域的关键挑战,围绕监测预警、根因分析、资源调度等核心技术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双方先后在私有云架构设计与运维策略规划、光模块剩余寿命预测、云平台可靠性分析与故障根因诊断框架等典型场景实现技术突破。项目成果已应用于联想全球数据中心及智能云产品,有效提升了智能云规划能力与故障根因诊断水平。
另外一个荣获“卓越校企合作成果奖”的项目——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类人对齐共性技术”,打造了业界首个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模型自适应指令数据生成和微调技术框架,成果已落地联想多个智能体,提升了指令跟随和任务理解能力。该端侧模型完成了国际上首个SFT知识问答机理实证分析,完成国际上首个融合有监督微调和强化学习的高泛化工具学习方法。
此外,还有8个项目荣膺“优秀合作成果奖”,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裸眼3D、电池、GPU内核态虚拟化、足式机器人、编译优化和高性能算子、服务器浸没式液冷、容器技术以及超材料天线等,合作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活动上,每个项目团队获颁一笔Next big探索基金,用于每个团队一个探索类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