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刘杰)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五一劳动节前夕,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传承奋斗之志。
走进干休所 致敬劳动精神
4月28日下午,政教处赵甜主任和赵星老师带领入团积极分子走进干休所,开展了一场“劳动+思政”的校社联动特色实践活动。
同学们来到了离休干部家中,已经90岁高龄的马桂芳老人讲述了峥嵘岁月中的奋斗故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枚枚闪亮的勋章,让同学们感受到老一辈劳动者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五一劳动节
随后,大家走进荣誉室,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讲解,眼神专注,闪烁着好奇与敬仰,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先辈们的英勇与豪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参观了位于干休所内的董仲舒墓,了解了这位大汉文化兴盛第一功臣的丰功伟绩,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坚定了同学们誓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的决心。
参观过后,同学们手持扫帚、抹布,认真清扫院落、擦拭栏杆,用行动践行“劳动最光荣”。本次活动把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将红色基因、爱国情怀厚植心间,激励集团学子勇担使命、奋楫笃行。
躬耕农博园 探秘生命成长
农博社团的同学们在郭菁、强妮花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新华楼六楼农博园,开启了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实践之旅。
同学们化身“小农夫”,为植物浇水、培土,细心观察记录每一株幼苗的生长变化。从土壤的湿度到叶片的舒展,从花苞的萌发到果实的雏形,他们在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在实践中领悟耕耘的意义。
王钟廉带领八年级农博社团的同学们观察了去年研学带回来的草莓苗和番茄苗的成长情况,看到曾经的小幼苗已经频频结果,同学们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从春天出发,以奋斗作答。这场“沉浸式”劳动课堂,不仅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更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种子深植心田。
书香润心田 诵读传递力量
4月29日上午,校园里回荡着琅琅书声。同学们手捧书籍,诵读劳动主题的经典片段。
从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到大国工匠的“毫厘匠心”,铿锵有力的诵读声中,流淌着对劳动者的敬意与赞美。这场“以声传情”的阅读活动,让劳动精神在文字与声音的交织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班会话劳动 思想共鸣成长
劳动节主题班会上,各班深入学习劳动精神的内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用双手创造幸福”……同学们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分享自己对劳动的理解与感悟。班主任老师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整理书桌、参与家务、志愿服务等点滴小事做起,将劳动习惯融入日常。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更是精神的修炼场。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学子还将在劳动节期间,发挥自我创意,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自我的劳动技能,将“以劳润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根植于心,付诸于行。
本次劳动节系列活动,通过“田间实践+红色教育+思想引领+文化浸润”的多维路径,将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同学们在出力流汗中磨炼意志,在身体力行中感悟责任。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创新力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