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利用热解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和扩增子测序、高通量qPCR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水稻土土壤有机质(SOM)分子组成、细菌群落及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增加了 SOM 分子多样性,改变了其组成,使木质素衍生产品增多、脂质减少;同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提高了富营养型细菌比例和核糖体 RNA 操纵子拷贝数;SOM 分子组成与细菌群落及碳循环功能基因显著相关,生物炭还增强了 SOM 分子网络复杂性。这说明生物炭可通过微生物介导过程重塑 SOM 分子组成,对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农业生产有潜在意义。
图文导读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SOM分子组成的影响
通过丰富度指数(richness index)和香农指数(Shannon index)评估SOM分子组成的α多样性(图1a、1b)。与仅施化肥(NPK)处理相比,生物炭的添加显著提高了SOM分子丰富度和香农指数。三种生物炭处理中,稻秆生物炭(RSB)处理的分子丰富度最高,其次是易腐废弃物生物炭(PWB)和猪粪生物炭(PMB),但香农指数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不同处理的SOM分子组成差异显著(ADONIS检验,R2=0.77R2=0.77,p<0.001p<0.001;图1c)。生物炭处理后土壤中分子组分的相对丰度变化如下(图1d):脂类(Lipids)26.1 ± 1.8%;芳香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19.5 ± 0.8%;木质素衍生物(Lignin-derived products)10.4 ± 1.3%;氮化合物(Nitrogen compounds)12.8 ± 2.8%;多糖(Polysaccharides)12.2 ± 0.8%。
与NPK处理相比,生物炭显著增加了木质素衍生物和多环芳烃(PAHs)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芳香化合物和脂类的丰度。PWB处理显著提高了含氮化合物和多糖的丰度,而PMB处理的含氮化合物丰度最高。
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及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细菌群落结构:生物炭改变了细菌群落的组成(图2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52–36.38%)为优势菌群,其次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20.81–24.78%)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6.65–18.58%)。生物炭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绿弯菌门的丰度。
微生物生活史策略: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富营养型细菌(copiotrophs)的比例(图2b)及富营养型/寡营养型细菌比(copiotroph/oligotroph ratio)(图2c)。此外,生物炭增加了细菌的核糖体RNA操纵子拷贝数(rm copy number)(图2d),表明微生物代谢活性增强。
碳循环功能基因:生物炭降低了纤维素和果胶降解基因的丰度(图3c),但对碳固定基因(C-fixation genes)和碳降解基因(C-degradation genes)的总体丰度无显著影响(图3a、3b)。
SOM分子组成与细菌群落及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关联
Procrustes分析显示,SOM分子组成与细菌群落(M2=0.1357M2=0.1357,p=0.001p=0.001)及碳循环功能基因(M2=0.1346M2=0.1346,p=0.001p=0.001)显著相关(图4a、4b)。
Mantel检验表明:
多环芳烃(PAHs)与木质素降解基因(如gkx、mnp)呈负相关(p<0.05p<0.05;图5a)。
木质素衍生物与寡营养型绿弯菌门(Chloroflexi)负相关,而芳香化合物与绿弯菌门正相关(图5c)。
生物炭对SOM分子共现网络的影响
生物炭增强了SOM分子共现网络的复杂性(图6),表现为节点数(nodes)、边数(edges)和平均度数(average degree)的增加。木质素衍生物与网络复杂度呈正相关,而脂类和芳香化合物与平均度数负相关(图6c)。这表明生物炭通过促进木质素衍生物的积累,驱动了SOM分子网络的复杂化。
小结
生物炭通过直接输入有机分子(如木质素衍生物)和调控微生物群落,提高了SOM分子多样性及网络复杂性。
富营养型细菌(如变形菌门)的增殖加速了易分解有机质的代谢,而寡营养型细菌(如绿弯菌门)的减少可能与木质素衍生物的抑制效应相关。
SOM分子组成与微生物功能基因(如碳降解基因)的关联揭示了生物炭通过微生物介导过程重塑土壤碳循环的机制。
关于我们
合肥元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元哉生物”)成立于2019年4月,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合肥市大数据企业,2023年在安徽省股交中心挂牌(614443)。
优势平台
元哉生物搭建有高通量测序平台、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生信分析平台、核酸快检产品开发平台,与众多高校、科研机构、研发企业、医院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并推出了手提箱式野外基因检测设备,元哉生物聚焦于有害微生物监测的细分领域。
核心团队
汇聚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工程学领域的研发人员,拥有博士带头的技术团队,核心研发团队多次发表SCI论文,发布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相关标准,具有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到产品化和产业转化能力。